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󲦬󲦪󲦫

說 明

正  字 A01788 日-05-09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日明也。从日,召聲。(止遙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召」:上作「刀」,下作「口」,寫法參「召」字。「照」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ㄓㄠ
漢語拼音 zhāo
釋  義

1. 明亮、光明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﹕「昭,日明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引伸為凡明之偁。」《詩經.大雅.抑》:「昊天孔昭,我生靡樂。」南朝宋.謝靈運〈從游京口北固應昭〉詩:「皇心美陽澤,萬象鹹光昭。」

2. 彰顯、明顯。如:「天理昭昭」、「昭彰」。三國蜀.諸葛亮〈出師表〉:「論其刑賞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。」清.吳棠〈杜詩鏡銓序〉:「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,益昭然若揭焉!」

3. 明白、清晰。如「昭示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八○回:「皇帝備,敢昭告於皇天后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「敷演出一段故事來,亦可使閨閣昭傳。」

4. 光線。《呂氏春秋.審分覽.任數》:「目之見也藉於昭,心之知也藉於理。」唐.楊炯〈老人星賦〉:「晝觀雲物,夜察昭回。」

5. 古代祖先宗廟之排列次序。始祖廟居中,左為昭,右為穆。《禮記.祭統》:「夫祭有昭穆。昭穆者,所以別父子、遠近、長幼、親疏之序而無亂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五年》:「大伯、虞仲,大王之昭也。」

6. 姓。如戰國時楚國有昭奚恤。《廣韻.平聲.宵韻》:「昭,又姓。」



⇒「佋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