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󲡃󲡄󲡅

說 明

正  字 A01748 斗-07-1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杼也。从斗,余聲。讀若荼。(似嗟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抒也。从斗,余聲。讀若荼。(似嗟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余」:「人」下作二橫,次橫較長;中作豎鉤,左撇、右點不接豎鉤;因為左偏旁,捺筆改頓點,寫法參「余」字;右半「斗」之兩點並列於橫筆上,不與邊筆相接,橫筆右須出頭。
注  音 ㄒㄧㄝˊㄒㄧㄚˊㄧㄝˊ
漢語拼音 ㈠xié ㈡xiá ㈢yé
釋  義

ㄒㄧㄝˊ

1. 不正、傾側。《玉篇.斗部》:「斜,不正也。」宋.戴復古〈九日〉詩:「醉來風帽半攲斜,幾度他鄉對菊花。」宋.辛棄疾〈永遇樂.千古江山〉詞:「斜陽草樹,尋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」

2. 非水平或垂直方向之移動。漢.賈誼〈鵩鳥賦〉:「庚子日斜兮,鵩集予捨。」唐.杜甫〈水檻遣興〉詩二首之一:「細雨魚兒出,微風燕子斜。」

3. 地名用字。常用於地勢傾斜之處。如:「玉鉤斜」、「內人斜」、「陳陶斜」。

ㄒㄧㄚˊㄒㄧㄝˊ之又音。

ㄧㄝˊ

終南山之山谷,於今大陸地區陝西省褒城縣東北。《文選.班固.西都賦》:「右界褒斜,隴首之險。」唐.李善.注引〈梁州記〉曰:「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,南口曰褒,北口曰斜,長四百七十里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