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󷪛󲠳A01744-008󲠲󲠱𤨘

說 明

正  字 A01744 文-08-12
說文釋形 手寫字,駁文也。从文,辡聲。(布還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本作「手寫字」,駁文也。从文,辡聲。段玉裁注云:「斑者,辬之俗,今乃斑行而辬廢矣。」楷書寫法:「玨」中作「文」,捺筆改頓。此字从「文」,與「班」从「刀」不同。
注  音 ㄅㄢ
漢語拼音 bān
釋  義

1. 雜色之圓點或花紋。如:「白斑」、「紅斑」。《說文解字.文部》:「斑,駁文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斑者,辬之俗。今乃斑行而辬廢矣。」晉.王嘉《拾遺記》卷一○:「父梁之側,有斑斕自然,雲霞龍鳳之狀。」唐.宋之問〈晚泊湘江〉詩:「唯餘望鄉淚,更染竹成斑。」

2. 灰白。顏色雜而不純。如:「斑白」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「斑白者不提挈。」唐.韋應物〈淮上喜會梁川故人〉詩:「歡笑情如舊,蕭疏鬢已斑。」

3. 一小部分。如:「可見一斑」。宋.李光〈與胡邦衡書〉:「三經新解未能遍閱,然嘗鼎一臠,窺豹一斑,亦足見其大略矣。」《鏡花緣》第五八回:「諸如此類,雖未得其皮毛,也就略見一斑了。」

4. 痕跡。唐.駱賓王〈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〉詩:「連苔上砌無窮綠,修竹臨壇幾處斑。」元.錢惟善〈和季文山齋早春〉詩:「落梅風細小窗寒,石上餘香點點斑。」

5. 雜亂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紛總總其離合兮,斑陸離其上下。」漢.王逸.注:「斑,亂貌。」唐.白居易〈睡後茶興憶楊同州〉詩:「婆娑綠陰樹,斑駁青苔地。」



⇒「䃑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