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󲖾󲖲󲗅󲗁󲖼󲖱󲗇𢹗󲖻𢺂󲖰𢽞󲖳󲖿󲖺𢾴󲗃󲗀󲖽󲗂󲖹𨘈󲖸󲖴𩋅󲖶󲖵𩌉󲖷󲗄

說 明

正  字 A01679 手-13-16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鄉飲酒,罰不敬,撻其背。从手,達聲。手寫字,古文撻。《周書》曰:「手寫字以記之。」(他達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鄉飲酒,罰不敬,撻其背。从手,手寫字聲。手寫字,古文A01679。《周書》曰:「手寫字以記之。」(他達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達」:「辵」偏旁變形「辶」,共四畫;右上之「土」為篆文「羍」上「大」之變形,右下豎筆上作三橫,與「幸」寫法不同,寫法參「達」字。
注  音 ㄊㄚ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用棍、鞭等擊打。如:「鞭撻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北宮黝之養勇也,不膚撓,不目逃;思以一豪挫於人,若撻之於市朝。」《禮記.內則》:「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,不敢疾怨,起敬起孝。」

2. 攻打、征伐。《清史稿.卷二四.德宗本紀二》:「欲張撻伐,以湔國恥。」清.林則徐〈奏穿鼻尖沙嘴疊次轟擊夷船情形摺〉:「是該夷自外生成,有心尋釁,既已大張撻伐,何難再示兵威?」

3. 輕拍、拂拭。唐.李賀〈上之回〉詩:「上之回,大旗喜。懸紅雲,撻鳳尾。」《古今小說.卷一三.張道陵七試趙昇》:「便脫下鞋底,將字跡撻沒了。」

4. 勇武。《詩經.商頌.殷武》:「撻彼殷武,奮伐荊楚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