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󲔻

說 明

正  字 A01653 手-11-14
說文釋形 「摸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莫」:上作「艹」,中作「日」(形稍扁),下作「大」,亦為「艸」之變易,撇筆上觸於「日」,末筆作頓點,寫法參「莫」字。
注  音 ㄇㄛ ㈡(又音)ㄇㄠㄇㄛˊㄇㄨˊ
漢語拼音 ㈠mō ㈡(又音)māo ㈢mó ㈣mú
釋  義

㈠ㄇㄛ

1. 用手接觸或撫摩。如:「摸頭」、「撫摸」。《三國志.卷二九.魏書.方技傳.華佗》:「佗視脈,曰:『胎已死矣。』使人手摸知所在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「醒了摸一摸頭,就像還有些熱。」

2. 揣測、藉試探而瞭解。如:「我摸不清他的底細。」宋.朱熹〈答廖子晦〉:「蓋性命之理雖微,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,亦甚明白。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,如捕風繫影,用意愈深而去道愈遠也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四回:「起先洋人還同他客氣,後來摸著他的脾氣了,便同他用強硬手段。」

3. 掏。《水滸傳》第三七回:「那稍公便去艎板底下,摸出那把明晃晃板刀來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一六回:「那老兒便從懷裡摸出個皮靴頁兒來。」

4. 偷取。如:「偷雞摸狗」。元.無名氏《村樂堂.楔子》:「那個弟子孩兒,不似好人,偷東摸西,打發他去了罷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九回:「哎!這大半日,誰見個黃湯辣水來咧?那是這早晚那裡摸個饝饝餅子去呢?」

5. 抓、玩。如:「摸四圈」。程乙本《紅樓夢》第五三回:「趕圍棋摸牌作戲。」

6. 逗留、拖延。如:「他動作緩慢,摸了半天才出門。」

㈡ㄇㄠ,ㄇㄛ之又音。

ㄇㄛˊ

倣傚。同「摹」。《新唐書.卷九三.列傳.李靖》:「又敕摸詔本,還賜彥芳。」

⇒「模」之異體

⇒「摹」之異體

ㄇㄨˊ

⇒「模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