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󲔘󲔗󲔙

說 明

正  字 A01645 手-10-13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減也。从手,員聲。(穌本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員」:下半之「貝」,左下撇筆輕觸上橫,寫法參「員」字。
注  音 ㄙㄨㄣˇ
漢語拼音 sǔn
釋  義

1. 減少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損,減也。」《史記.卷二三.禮書》:「至于高祖,光有四海,叔孫通頗有所增益減損,大抵皆襲秦故。」《史記.卷八五.呂不韋列傳》:「有能增損一字者,予千金。」北周.庾信〈小園賦〉:「崔駰以不樂損年,吳質以長愁養病。」宋.蘇軾〈郊祀奏議〉:「自秦、漢已來,天子儀物,日以滋多,有加無損,以至於今。」

2. 喪失。《字彙.手部》:「損,失也。」《晉書.卷三四.列傳.杜預》:「不成,不過費損日月之間,何惜而不一試之!」《封神演義》第二回:「且言崇侯虎恃才妄作,提兵遠伐,孰知今日損軍折將,心甚羞慚。」

3. 傷害、毀壞。如:「損人利己」、「破損」。《廣韻.上聲.混韻》:「損,傷也。」唐.劉禹錫〈崔元受少府自貶所還遺山薑花以詩答之〉:「驛馬損筋骨,貴人滋齒牙。」宋.史達祖〈杏花天.細風微月垂楊院〉詞:「棲鶯未覺花梢顫,踏損殘紅幾片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「湯總鎮得了大勝,檢點這三營、兩協人馬,無大損傷。」

4. 貶抑、謙退。《字彙.手部》:「損,貶也。」《公羊傳.桓公十一年》:「行權有道,自貶損以行權,不害人以行權。」《三國志.卷二九.魏書.方技傳.管輅》:「未有損己而不光大,行非而不傷敗。」《晉書.卷三七.宗室列傳.安平獻王孚》:「孚性至慎。宣帝執政,常自退損。」

5. 用尖酸刻薄的言語嘲諷他人。如:「你別損人了。」

6. 北方方言。指尖酸刻薄。如:「你的話真損,真令人吃不消。」

7. 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兌(☱)下艮(☶)上。象明損下益上,即能獲大吉之利而其道上行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