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𢭍󲓽󲓼󲓾

說 明

正  字 A01642 手-10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索持也。一曰至也。从手,尃聲。(補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手寫字持也。从手,手寫字聲。一曰至也。(補各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尃」:上「甫」左直筆作豎,右下筆鉤起,與「專」寫法有異,寫法參「尃」(B00757)字、「傅」字。
注  音 ㄅㄛ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索持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搏,索持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謂摸索而持之。」

2. 捕捉。《集韻.去聲.遇韻》:「搏,捕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二.平津侯主父列傳.主父偃》:「夫匈奴之性,獸聚而鳥散,從之如搏影。」《漢書.卷六四上.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.主父偃》:「夫匈奴,獸聚而鳥散,從之如搏景,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,臣竊危之。」

3. 雙方相互撲打。如:「搏鬥」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晉侯夢與楚子搏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三》:「方急時,不及召下兵,以故荊軻逐秦王,而卒惶急,無以擊軻,而乃以手共搏之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五:「我們看不過,常想與他性命相搏,與官人洩恨。」

4. 用手撲打。如:「搏擊」。《玉篇.手部》:「搏,手擊也。」《公羊傳.莊公十二年》:「萬怒,搏閔公,絕其脰。」《史記.卷七三.白起王翦列傳.白起》:「趙括出銳卒自搏戰。」

5. 拍擊。《左傳.成公十年》:「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,搏膺而踊。」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列傳》:「夫擊甕叩缶,彈箏搏髀,而歌呼嗚嗚快耳者,真秦之聲也。」宋.蘇軾〈石鐘山記〉:「微風鼓浪,水石相搏,聲如洪鐘。」

6. 拾取。《淮南子.說山》:「弊箄甑瓾,在袡茵之上,雖貪者不搏。」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列傳》:「鑠金百溢,盜跖不搏。」

7. 「脈搏」:心臟收縮輸出血液時所引起之動脈規律性膨脹及收縮。亦作「脈膊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