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1638 手-10-13
說文釋形 「搪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唐」:「广」下之中豎筆上下皆輕觸,中長橫右端須出頭,寫法參「唐」字。
注  音 ㄊㄤˊ
漢語拼音 táng
釋  義

1. 接觸、碰撞。《廣雅.釋詁》:「搪,揬也。」宋.王安石〈和王微之登高齋〉詩三首之二:「魏王兵馬接踵出,旗纛千里相搪挨。」元.張翥〈寄題顧仲瑛玉山詩一百韻〉:「蛟穿崖破碎,鯨蹴浪撞搪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一○四回:「王慶側身一閃,就勢接住那漢的手,將右肘向那漢胸脯只一搪,右腳應手將那漢左腳一勾。」

2. 抵禦、招架。《西遊記》第一五回:「鬥不數合,小龍委實難搪,將身一幌,變作一條水蛇兒,鑽入草科中去了。」《喻世明言.第四○卷.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「張千、李萬說一句,婦人就剪一句,婦人說得句句有理,張千、李萬抵搪不過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八回:「讓你奶奶們去,也吃杯搪搪雪氣。」

3. 冒犯、冒昧。《太平廣記.卷一五六.賈島》:「島忽吟曰:『落葉滿長安』,求聯句不可得,因搪突大京兆劉栖楚,被繫一夕而釋之。」明.凌濛初《紅拂記》第一齣:「小人們不知道,多有搪突,望老爺恕罪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四○.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「吾聞此畜,妖氣最毒,搪突其氣者,十人十死,百人百亡,須待時而往。」

4. 撐、拄。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一三:「搪,張也。」民國.章太炎《新方言.釋言》:「《方言》:『搪,張也。』郭璞曰:『謂彀張也。』今謂彀張為撐開,撐即搪也。」唐.韓愈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〉詩:「赤龍黑鳥燒口熱,翎鬣倒側相搪撐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一九回:「何濤見了吃一驚,急跳起身來時,卻待逩上岸,只見那隻船忽地搪將開去。」

5. 敷衍、應付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一一回:「抄上幾十聯,也可以敷衍搪塞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二回:「後樓上現有些沒要緊的大銅錫傢伙四五箱子,拿去弄了三百銀子,才把太太遮羞禮兒搪過去了。」《醉醒石》第七回:「搪抹生儒,要他頌德政,要他留朝覲,總只黎民出血。」

6. 矇混、詐騙。《水滸傳》第二一回:「那廝一地裡去搪酒吃,只是搬是搬非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六.俞仲舉題詩遇上皇》:「每日早間,問店小二討些湯洗了面便出門,長篇見宰相,短卷謁公卿,搪得幾碗酒吃。」

7. 均勻塗抹。《型世言》第一四回:「茹茹梗編連作壁,盡未搪泥;蘆席片搭蓋成篷,權時作瓦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