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𢫾󲏞󲏠󲏟󲏜󲏝

說 明

正  字 A01561 手-06-09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手指也。从手,旨聲。(職雉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旨」:上作一橫、一豎折,不鉤,寫法參「旨」字。
注  音 ˇ
漢語拼音 zhǐ
釋  義

1. 手掌前端的分支。如:「彈指」、「掐指一算」、「伸手不見五指」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指,手指也。」《儀禮.大射儀》:「右巨指鉤弦。」唐.白居易〈賣炭翁〉詩:「滿面塵灰煙火色,兩鬢蒼蒼十指黑。」

2. 腳趾。《左傳.定公十四年》:「闔廬傷將指,取其一履。」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虜中吾指。」

3. 用手指指向某處。唐.杜牧〈清明〉詩:「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清.李漁《慎鸞交》第一六齣:「蕙娘與你指天誓日,願做偕老夫妻。」

4. 點撥、引導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辭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○回:「揀那認得字多的兵選了十個,託沈先生每日指授他些書理。」

5. 朝向、對著。如:「指北針」、「時針正指著九」。《呂氏春秋.審分覽.知度》:「非其人而欲有功,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,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一二回:「歲月如流,眼見斗杓又將東指了。」

6. 斥責。《廣韻.上聲.旨韻》:「指,斥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行論》:「故佈衣行此,指於國,不容鄉曲。」《漢書.卷八六.何武王嘉師丹傳.王嘉》:「千人所指,無病而死。」

7. 直立、豎起。如:「令人髮指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頭髮上指,目眥盡裂。」

8. 用意、主旨。如:「言近指遠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願聞其指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○.汲鄭列傳.汲黯》:「其治,責大指而已,不苛小。」

9. 希望、依賴。如:「指望」、「這老太太就指著她兒子養活呢!」唐.薛能〈晚春〉詩:「賴指清和櫻筍熟,不然愁殺暮春天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五○回:「操此時指望合淝有兵救應。」

10. 縫紉、刺繡。通「黹」。元.楊奐〈孫烈婦歌〉詩:「十二巧鍼指,十四婉步趨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針指生活尋來的錢,如何供得你讀書?」

11. 美好。通「旨」。《荀子.大略》:「不時宜,不敬交,不驩欣,雖指,非禮也。」

12. 當量詞:

⑴ 計算寬度的單位,一個指頭寬為一指。如:「三指寬的距離」。元.岳伯川《鐵拐李》第一折:「也不索官中插狀衙中告,只消得二指闊紙提條。」

⑵ 用以表示人口。宋.蘇軾〈與黃師是書〉:「不忍更以三百指諉之。」元.揭傒斯〈寄題九江義門陳氏壽安堂〉詩:「往時冠蓋如流水,撞鐘鼎食三萬指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