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󲎩󲎨

說 明

正  字 A01548 手-05-08
說文釋形 「拖」《說文》作「拕」。
手寫字,曳也。从手,它聲。(託何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文本作「手寫字」,楷定作「拕」,後世通行作「拖」,《玉篇.手部》:「拕,托何切,曳也。拖,同上,俗。」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手寫字」,上作一撇、一橫,下作「也」,如「施」之右半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00040)字、「施」字。
注  音 ㄊㄨㄛ
漢語拼音 tuō
釋  義

1. 牽引、拉扯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拖,曳也。」漢.班固〈西都賦〉:「挾師豹,拖熊螭。」唐.李白〈丁督護歌〉:「吳牛喘月時,拖船一何苦。」

2. 下垂、披覆。《淮南子.齊俗》:「胡貉匈奴國,縱體拖髮,箕倨反言。」唐.溫庭筠〈張靜婉採蓮歌〉:「蘭膏墜髮紅玉春,燕釵拖頸拋盤雲。」

3. 延宕、推遲。宋.趙長卿〈驀山溪.無非無是〉詞:「學此沓拖,也似沒意志。詩酒度餘年,熟諳得無爭三昧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八回:「次日回堂,只說張華無賴,因拖欠了賈府銀兩,誑捏虛詞,誣賴良人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