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󲎦󲎧𢳉

說 明

正  字 A01547 手-05-0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止也。从句从手,句亦聲。(舉朱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止也。从手、句,句亦聲。(舉朱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句」:「勹」中作「口」,寫法參「句」字。
注  音 ㄐㄩㄍㄡ
漢語拼音 ㈠jū ㈡gōu
釋  義

㈠ㄐㄩ

1. 阻止、制止。《說文解字.句部》:「拘,止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手句者,以手止之也。」《管子.君臣下》:「此止詐、拘姦、厚國、存身之道也。」

2. 逮捕、扣押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八七回:「汝等皆是好百姓,不幸被孟獲所拘,今受驚諕。」《京本通俗小說.志誠張主管》:「將我打一頓毒棒,拘禁在監。」

3. 局限、顧忌。《莊子.秋水》:「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。」唐.韓愈〈師說〉:「不拘於時,學於余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三回:「我想,往年不拘誰作生日,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禮,這個也俗了,也覺很生分似的。」

4. 死板、僵化。《漢書.卷三○.藝文志》:「及拘者為之,則牽於禁忌。」宋.朱熹〈答陸子靜書〉:「今必如此拘泥,強生分別。」

㈡ㄍㄡ

1. 遮擋、遮掩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凡為長者糞之禮,必加帚於箕上,以袂拘而退,其塵不及長者。」唐.孔穎達.疏:「以一手提帚,又舉一手衣袂以拘障於帚前,且埽且遷,故云:『拘而退。』」

2. 接取。《字彙.手部》:「拘,取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凡僕人之禮,必授人綏。……若僕者降等,則撫僕之手,不然,則自下拘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