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1539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押」《說文》不錄。 |
字樣說明 |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甲」:上中橫筆兩端接邊筆,中豎筆下須直貫而下,寫法參「甲」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yā ㈡jiǎ |
釋 義 | ㈠ㄧㄚ 1.在公文、契約等文件上簽署文字或符號。《玉篇.手部》:「押,署也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六回:「次早,清長老陞法座,押了法帖,委智深管菜園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○:「待敝友們都押了花字,一同作個見證。」 2.簽署於公文、契約等文件上以為憑信之文字或符號。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一.故事一》:「唐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帖子。曾見唐人堂帖,宰相簽押,格如今之堂劄子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二回:「他兩個作好作歹,只寫了五十兩銀子,畫了押。」 3.以財物作為擔保。如:「押金」、「抵押」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一二回:「我這個也不過半當半借,拿衣箱放在人家做個押頭,橫豎開了年總得贖的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二回:「把我那個金項圈拿出去,暫且押四百兩銀子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七回:「施御史不在家,著典與人住,價銀二百二十兩。成了議約,付押議銀二十兩。」 4.拘管、拘留。《水滸傳》第四六回:「將時遷背剪綁了,押送祝家莊來。」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三回:「只等呈子進去,即刻傳人收押。」 5.掌管、率領。《新唐書.卷四七.百官志二》:「(中書舍人)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,佐宰相判案。」《遼史.卷五一.禮志四》:「宣徽使押殿前班起居畢,捲班。」 6.於詩詞歌賦中安排協韻之字。宋.晏幾道〈六么令.綠陰春盡〉詞:「昨夜詩有回紋,韻險還慵押。」《歧路燈》第一○一回:「又照燭看牆角一首,令人捧腹,乃是和女郎詩,強押韻腳,百方趕趁,猶不自知其醜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六回:「湘雲道:『這一句怎麼押韻?讓我想想。』因起身負手想了一想。」 7.由上往下施以重力。通「壓」。《後漢書.卷八五.東夷列傳.三韓》:「兒生欲令其頭扁,皆押之以石。」《齊民要術.卷七.造神麴餅酒》:「酒若熟矣,押出清澄。」 ㈡ 1.輔助。《集韻.入聲.狎韻》:「押,輔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挾、押、翼,輔也。」 2.押籬壁。《廣韻.入聲.狎韻》:「押,押籬壁也。」明.方以智《通雅》卷三八:「《通俗文》曰:『柴垣曰柂,木垣曰栖。』南土悉押竹為之斜織者曰巴飛柂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