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󲎋󲎎󲎍󲎑󲎌𢱹󲎊󲎐󲎏

說 明

正  字 A01535 手-05-08
說文釋形 「拋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棄也。从手,从尤,从力。或从手,C02585聲。案:《左氏傳》通用摽。《詩》:「摽有梅。」摽,落也。義亦同。(匹交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中作「尢」末鉤拖長,「力」置鉤筆之上。中「尢」或作「九」,《字彙》云為「俗」,本典收為異體字。
注  音 ㄆㄠ
漢語拼音 pāo
釋  義

1. 丟棄、丟開。如:「拋開」、「拋掉」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手部.新附》:「拋,棄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四.宗室四王三侯列傳.安成孝侯賜》:「賜與顯子信賣田宅,同拋財產,結客報吏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一:「如今為官做吏的人,貪愛的是錢財,奉承的是富貴,把那『正直公平』四字,拋卻東洋大海。」

2. 投擲、扔擲。如:「拋繡球」、「拋物線」。《五代史平話.梁史.卷上》:「百姓歡聲動地,各拋擲磚瓦,趕殺巢部下潰軍。」明.何景明〈津市打魚歌〉:「小船取速不取多,往來拋網如擲梭。」

3. 暴露、顯露。《封神演義》第三二回:「他是女流,倘被朝廷拿問,露面拋頭,武成王體面何在?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