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󲎃󲎅拔󲎆󲎉𢪺󲎈󲎇󲎂󲎄

說 明

正  字 A01534 手-05-08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擢也。从手,犮聲。(蒲八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犮」:篆文从犬而丿之,楷書「犬」之捺筆上加「丿」,俗寫如「友」上加點,本典收為異體字,寫法參「犮」(B02498)字。「菝」(B03906)字偏旁同此。「跋」、「鈸」、「髮」等字偏旁寫法參此。
注  音 ㄅㄚˊㄈㄚˊ
漢語拼音 ㈠bá ㈡fá
釋  義

ㄅㄚˊ

1. 抽出、提取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拔,擢也。」《易經.泰卦.初九》:「拔茅茹,以其彙,征吉。」三國魏.王弼.注:「茅之為物,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。茹,相牽引之貌也。」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楊子取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。」

2. 提起、拉高。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「(鄭屠)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剔骨尖刀,托地跳將下來,魯提轄早拔步在當街上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回:「唱了十數句之後,漸漸的越唱越高,忽然拔了一個尖兒,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,不禁暗暗叫絕。」

3. 挺直。宋.歐陽修〈叢翠亭記〉:「眾山逶迤,或見或否,惟嵩最遠最獨出。其嶄巖聳秀,拔立諸峰上,而不可掩蔽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一下.遊九鯉湖日記》:「忽有亭踞危石,拔迥凌虛,無與為對。」

4. 突出、特出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。」南朝齊.孔稚珪〈北山移文〉:「夫以耿介拔俗之標,瀟灑出塵之想。」

5. 舉薦、挑選出。《後漢書.卷六八.郭符許列傳.許劭》:「故天下言拔士者,咸稱許、郭。」唐.韓愈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〉:「東都雖信多才士,朝取一人焉,拔其尤;暮取一人焉,拔其尤。」

6. 拯救、救助。《西遊記》第八回:「不期撞著菩薩,萬望拔救,拔救!」《金瓶梅》第三一回:「休說他舊是咱府中夥計,在哥門下出入;就是從前後外京外府官吏,哥不知拔濟了多少。」

7. 抽除、抽掉。如:「拔毒」、「拔出膿來」。《國語.晉語二》:「夫國非忠不立,非信不固,既不忠信,而留外寇,寇知其釁而歸圖焉。已自拔其本矣,何以能久?」元.無名氏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「大眾恐有不能了達,心生疑惑者,請垂下問,我與他抽丁拔楔。」

8. 動搖、改易。《易經.乾卦.文言》:「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。」宋.蘇軾〈鼂錯論〉:「古之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。」

9. 攻取、奪得。如:「連拔五城」。《孫子.謀攻》:「殺士三分之一,而城不拔者,此攻之災也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二七.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「如今遺下許多短命賊種,縱掙得潑天家計,少不得被他們先拔頭籌。」

10. 迅疾、快速。《禮記.少禮》:「毋拔來,毋報往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報讀為赴疾之赴,拔、赴皆疾也。」《史記.卷九一.黥布列傳》:「身被刑法,何其拔興之暴也!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拔,疾也。」

11. 箭的末端。《詩經.秦風.駟驖》:「公曰:『左之。』捨拔則獲。」漢.毛亨.傳:「拔,矢末也。」

12. 回轉。《集韻.入聲.末韻》:「拔,回也。」

ㄈㄚˊ

植物名。《爾雅.釋草》:「拔,蘢葛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似葛,蔓生,有節,江東呼為龍尾,亦謂之虎葛,細葉赤莖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