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󲍉󲍈

說 明

正  字 A01512 手-04-07
說文釋形

「扼」《說文》正篆作「搹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把也。从手,鬲聲。手寫字,搹或从戹。(於革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把也。从手,鬲聲。手寫字,搹或从戹。(於革切)
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厄」:起筆作橫,不作撇;下半从卩作「手寫字」,不作「巳」,寫法參「厄」字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 è
釋  義

1. 握住、把持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搹,把也。……扼,搹或从戹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三》:「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:『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,乃今得聞教。』」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蘇建傳.李廣》:「臣所將屯邊者,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。力扼虎,射命中。」

2. 據守、控制。如:「扼險」。《新唐書.卷一七一.列傳.李光進》:「密遣田佈伏精騎溝下,扼其歸。」唐.沈亞之〈京兆府試進士策問〉:「邐迤數千里之間,壁衝扼要之戎,百有餘城。」

3. 堵住、阻礙。《晉書.卷一.宣帝紀》:「凡攻敵,必扼其喉而舂其心。」《管子.度地》:「此五水者,因其利而往之可也,因而扼之可也。」

4. 橫置於牛、馬背頸,控制其拖物拉車的曲木。通「軛」。《莊子.馬蹄》:「夫加之衡扼,齊之以月題,而馬知介倪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