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1510 手-04-07
說文釋形 「扭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丑」:首筆橫折向內稍斜不鉤,第二筆為斜豎,中為長橫,貫穿斜豎與橫折;下短橫左右兩端出頭,寫法參「丑」字。
注  音 ㄋㄧㄡˇ
漢語拼音 niǔ
釋  義

1. 擰絞、拗轉。如:「扭曲」。元.無名氏《硃砂擔》第二折:「我這領布衫著雨淋溼了也,你與我扭一扭。」

2. 轉動身體。如:「扭來扭去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二二回:「這條河若論老孫去時,只消把腰兒扭一扭,就過去了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二回:「幸是我那天不曾莽撞,不然今日之下,弄得一個扭頭瞥項,一個淚眼愁眉,人生到此,還有何意味!」

3. 違逆、爭執。《水滸傳》第九回:「自此途中被魯智深要行便行,要歇便歇,哪裡敢扭他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「薛蟠見母親如此說,情知扭不過,只得吩咐人夫,一路奔榮國府而來。」

4. 筋骨或肌肉拗折。如:「扭傷」、「他下樓時扭了一下。」

5. 揪住、糾纏。如:「扭打」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一回:「大眾見他二人扭在一處,只得一齊住手,過來相勸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四回:「當下兩人揪扭出了黃家門,一直來到縣門口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