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𢭈𢰌𢱫𢴦

說 明

正  字 A01502 手-03-06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橫關對舉也。从手,工聲。(古雙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扌」,末筆斜挑;右半作「工」:兩橫、一豎,下橫稍長,寫法參「工」字。
注  音 ㄍㄤㄎㄤˊ
漢語拼音 ㈠gāng ㈡káng
釋  義

㈠ㄍㄤ

1. 以雙手抬舉重物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扛,橫關對舉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以木橫持門戶曰關,凡大物而兩手對舉曰扛。」南朝齊.王融〈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〉:「褰帷斷裳,危冠空履之吏;彯搖武猛,扛鼎揭旗之士。」唐.韓愈〈病中贈張十八〉詩:「龍文百斛鼎,筆力可獨扛。」

2. 數人共同抬舉物品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扛,橫關對舉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兩人以橫木對舉一物亦曰扛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辛十四娘》:「妝奩亦無長物,惟兩長鬣奴扛一撲滿,大如甕,息肩置堂隅。」

ㄎㄤˊ

1. 以肩荷物。如:「扛行李」、「扛鋤頭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「武松下了轎,扛著大蟲,都到廳前,放在甬道上。」

2. 承受、負擔。如:「扛活」、「扛責任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三五回:「令弟已是死了,不必這等扛喪。」

3. 用言語頂撞。《金瓶梅》第五二回:「你討得頭錢,分與那個一分兒使也怎的?交我扛了兩句走出來,不想哥這裡呼喚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