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󲂞媿󲂠󲂟

說 明

正  字 A01414 心-10-13
說文釋形 「愧」《說文》作「媿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慚也。从女,手寫字聲。手寫字,媿或从恥省。(俱位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慚也。从女,鬼聲。手寫字,媿或从恥省。(俱位切)
字樣說明 「忄」旁右作「鬼」:起筆為撇,下「儿」上接橫筆,「厶」置於豎曲鉤上,寫法參「鬼」字。
注  音 ㄎㄨㄟˋ
漢語拼音 kuì
釋  義

1. 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。如:「慚愧」、「愧服」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媿,慚也。」重文作「愧」。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所愧為人父,無食致夭折。」明.宋濂〈秦士錄〉:「兩生素負多才藝,聞弼言,大愧,下樓足不得成步。」

2. 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。《禮記.表記》:「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,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。」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列傳》:「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。」

3. 羞慚的。如:「面有愧色」。《莊子.讓王》:「子貢逡巡而有愧色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「見了賈母閤家中人,回來見鳳姐,未免臉上有些愧色。」

4. 辜負、對不起。唐.韓愈〈與孟尚書書〉:「仰不愧天,俯不愧人。」清.方苞〈左忠毅公軼事〉:「吾上恐負朝廷,下恐愧吾師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