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㤺󲂙󲂘󲂚󲂗󲂖慌慌

說 明

正  字 A01409 心-10-13
說文釋形

「慌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
字樣說明

「忄」旁右作「荒」︰上作「艹」,中作「亡」,末筆作一豎折,寫法參「荒」字。

注  音 ㄏㄨㄤ˙ㄏㄨㄤㄏㄨㄤˇ
漢語拼音 ㈠huāng ㈡huang ㈢huǎng
釋  義

㈠ㄏㄨㄤ

1. 恐懼、害怕。如:「恐慌」、「驚慌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一六回:「先生休慌,且請相見。」

2. 緊張、忙亂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二○回:「馬騰不慌不忙,說出那人來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「周進……就撞死在地下,眾人多慌了!」

㈡˙ㄏㄨㄤ

語尾助詞。含有難以忍受之意。如:「閒得慌」、「悶得慌」。《文明小史》第六○回:「鄒紹衍伸了一個懶腰,說道:『怪累得慌的!』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一回:「我因為這兩天困於酒食,覺得怪膩的慌。」

ㄏㄨㄤˇ

「慌惚」:

⑴ 形狀模糊,似有而若無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湘夫人》:「荒忽兮遠望,觀流水兮潺湲。」漢.王逸.章句:「荒,一作慌;忽,一作惚。」

⑵ 指人神志模糊不清。《後漢書.卷一○.皇后紀上.明德馬皇后紀》:「兄客卿敏惠早夭,母藺夫人悲傷發疾慌惚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