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1245 弓-00-0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描述: 未命名,以近窮遠。象形。古者揮作弓。《周禮》:「六弓:王弓、手寫字弓,以射甲革、甚質;夾弓、庾弓以射干矦、鳥獸;唐弓、大弓以授學射者。」凡弓之屬皆从弓。(居戎切)
段注本:描述: ●=,窮也,手寫字近窮遠者。象形。古者揮作弓。《周禮》:「六弓:王弓、弧弓以射甲革、甚質;夾弓、庾弓以射干侯、鳥獸;唐弓、大弓以授學射者。」凡弓之屬皆从弓。(居戎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象形。楷書寫法:一橫折、一橫、一豎橫折鉤,共三畫。「穹」、「躬」、「芎」(B03783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ㄍㄨㄥㄋㄞˇ
漢語拼音 ㈠gōng ㈡nǎi
釋  義

㈠ㄍㄨㄥ

1. 一種武器。於弧形木條繫上絲繩,用以發射箭矢或彈丸。如:「弓箭」、「彈弓」。《說文解字.弓部》:「弓,以近窮遠。……周禮:『六弓:王弓、弧弓,以射甲革甚質;夾弓、庾弓,以射干侯鳥獸;唐弓、大弓,以授學射者。』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五回:「張飛帶住馬,拈弓搭箭,回射馬超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「身穿箭衣,腰插彈弓一張,腳下黃牛皮靴。」

2. 形狀像弓的東西。如:「步弓」、「綿弓」、「琴弓」。唐.李賀〈南園〉詩一三首之六:「尋章摘句老雕蟲,曉月當簾挂玉弓。」

3. 彎曲。唐.段成式《酉陽雜俎.卷一四.諾皋記上》:「舞袖弓腰渾忘卻,蛾眉空帶九秋霜。」《宋史.卷三四八.列傳.張莊》:「湖北至廣西,繇湖南則迂若弓背。」

4. 量詞。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。六尺為一弓。《儀禮.鄉射禮》:「侯道五十弓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六尺為步,弓之下制六尺,與步相應。」唐.陸龜蒙〈送小雞山樵人序〉:「自冢至麓,凡二百弓。」

5. 姓。如前秦有弓蠔。

6. 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ㄋㄞˇ

⇒「乃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