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󰜩󱮃󰜪󰜢󱮅𠫬󱮄󱮁󱮂󱮆󱮀𢆶󱭿󱮇𤄘

說 明

正  字 A01199 幺-06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隱也。从山中手寫字手寫字亦聲。(於虯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隱也。从山、手寫字手寫字亦聲。(於虯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隱也。从山、手寫字手寫字亦聲。楷書寫法:筆順先寫中豎,再寫左右兩「幺」,後寫「凵」,中豎最高。
注  音 ㄧㄡ
漢語拼音 yōu
釋  義

1. 隱微。《說文解字.8ea4a2e7部》:「幽,隱也。」《史記.卷二四.樂書》:「奮疾而不拔,極幽而不隱。」三國魏.阮籍〈詠懷〉詩八二首之三二:「朝陽不再盛,白日忽西幽。」

2. 深遠。如:「幽遠」。《詩經.小雅.伐木》:「出自幽谷,遷於喬木。」《後漢書.卷三七.桓榮丁鴻列傳》:「夫五經廣大,聖言幽遠,非天下之至精,豈能與於此。」

3. 囚禁。如:「幽禁」。《荀子.王霸》:「官人失要則死,公侯失禮則幽。」《明史.卷一七六.李賢列傳》:「惠帝少子幽禁已六十年,英宗憐欲赦之,以問賢。」

4. 僻靜。如:「幽靜」。晉.張華〈情詩〉五首之三:「清風動帷簾,晨月照幽房。」《晉書.卷八三.江逌列傳》:「其餘群祀之所,必在幽靜,是以圓丘方澤列於郊野。」

5. 昏暗不明。如:「幽暗」。《商君書.禁使》:「今夫幽夜,山陵之大,而離婁不見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六七回:「黑雲漠漠遮星漢,燈火無光遍地幽。」

6. 清新、雅致。如:「幽雅」、「清幽」。唐.常建〈題破山寺後禪院〉詩:「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八回:「上去有塊平地,都是栽的花木,映著月色,異常幽秀。」

7. 退隱。如:「幽居」。晉.陶淵明〈命子〉詩:「鳳隱於林,幽人在丘。」《後漢書.卷三九.淳於恭列傳》:「後州郡連召,不應,遂幽居養志,潛於山澤。」

8. 鬼神。《北史.卷二五.列傳.尉元》:「夫至孝通靈,至順感幽。」唐.韓愈〈岳陽樓別竇司直〉詩:「炎風日搜攪,幽怪多冗長。」

9. 暗眛。如:「幽冥」。漢.劉歆〈移書讓太常博士〉:「至於國家將有大事,若立辟雍,封禪巡狩之儀,則幽冥而莫知其原。」

10. 佛教用以指稱地獄及餓鬼道。或稱為「冥土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○:「那陰報事也儘多,卻是在幽冥地府之中,雖是分毫不爽,無人看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