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1179 巾-09-12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布帛廣也。从巾,畐聲。(方六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畐」︰下「田」中間橫、豎皆接邊筆,寫法參「畐」(C07742)字、「副」字。
注  音 ㄈㄨˊㄅㄧ
漢語拼音 ㈠fú ㈡bī
釋  義

ㄈㄨˊ

1. 布帛或紙張之寬度。《說文解字.巾部》:「幅,布帛廣也。」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巾部》:「幅,布帛經緯廣陿之度也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,為之制度,使無遷也。」

2. 泛指寬度。如:「振幅」、「幅員廣闊」。《詩經.商頌.長發》:「外大國是疆,幅隕既長。」唐.柳宗元〈嶺南節度饗軍堂記〉:「內之幅員萬里,以執秩拱稽,時聽教命。」

3. 布帛或衣服之邊緣。如:「邊幅」。《爾雅.釋器》:「裳削幅謂之纀。」《儀禮.喪服》:「凡衰外削幅,裳內削幅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云衰外削幅者,謂縫之邊幅向外,裳內削幅者,亦謂縫之邊幅向內。」

4. 文章長短或書畫大小。如:「畫幅」。《清史稿.卷四八二.儒林列傳三.胡承珙》:「匯有清諸名家說經之文,依次標題,篇幅完善,尤足為後學津逮云。」

5. 指字畫。如:「尺幅」。宋.姜夔〈疏影.苔枝綴玉〉詞:「等恁時,重覓幽香,已入小窗橫幅。」《文明小史》.第六○回:「前我在琉璃廠文翰齋看見一本唐六如的『竹深留客處,荷淨納涼時』的橫幅,索價六百兩。」

6. 計算圖畫、布帛數量之單位名。如:「三幅掛圖」、「她用兩幅布做了條床單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寶玉抬頭,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,畫的人物甚好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七.姑妄聽之三》:「舊蓄北宋苑畫八幅,不題名字,絹絲如布,筆墨沈著工密,中有渾渾穆穆之氣,疑為真跡。」

㈡ㄅㄧ

綁腿布,古稱「行縢」。《廣韻.入聲.職韻》:「幅,行縢名。」《詩經.小雅.采菽》:「赤芾在股,邪幅在下。」漢.鄭玄.箋:「邪幅,如今行縢也,偪束其脛,自足至膝,故曰在下。」《左傳.桓公二年》:「帶裳幅舄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