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󱫬󱫪󱫨󱫫󱫭󱫩𨸲

說 明

正  字 A01172 巾-06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佩巾也。从巾、手寫字手寫字,帥或从兌,又音稅。(所律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佩巾也。从巾,手寫字聲。手寫字,帥或从兌聲。(所律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佩巾也。从巾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手寫字」:起筆作撇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00028)字。右半作「巾」。此字與「師」寫法稍異。「追」字寫法亦參此。按:佩巾義今作「帨」(B00929),音ㄕㄨㄟˋ,本為「帥」之重文,今已分用,本典收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㈠(語音)ㄕㄨㄞˋ ㈡(讀音)ㄕㄨㄛˋ
漢語拼音 ㈠(語音)shuài ㈡(讀音)shuò
釋  義

㈠(語音)ㄕㄨㄞˋ

1. 佩在胸前的小巾。《說文解字.巾部》:「帥,佩巾也。」

2. 軍中主將,統帥。《廣韻.去聲.至韻》:「帥,將帥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二十七年》:「作三軍,謀元帥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一.第五鍾離宋寒列傳.宋均》:「蠻夷震怖,即共斬其大帥而降,於是入賊營,散其眾,遣歸本郡,為置長吏而還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四.吳延史盧趙列傳.趙岐》:「岐與新除諸郡太守數人俱為賊邊章等所執。賊欲脅以為帥,岐詭辭得免,展轉還長安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六回:「杜少卿道:『宰相須用讀書人,將帥亦須用讀書人。』」

3. 官名。《國語·齊語》:「三十家為邑,邑有司;十邑為卒,卒有卒帥;十卒為鄉,鄉有鄉帥;三鄉為縣,縣有縣帥。」

4. 率領、引導。如:「帥師」。《字彙.巾部》:「帥,統也、領也。」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。」《論語.顏淵》:「政者,正也。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」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舜南面而立,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,瞽瞍亦北面而朝之。」

5. 遵循。《左傳.莊公二十三年》:「帥長幼之序。」《左傳.定公四年》:「其子蔡仲改行帥德,周公舉之,以為己卿士,見諸王而命之以蔡。」《國語周語下》:「帥象禹之功,度之於軌儀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帥,循也。」

6. 面容俊俏或舉止瀟灑、有風度。如:「帥氣」、「這個男孩長得很帥。」

7. 事情美好,令人滿意。如:「帥啊!好一支再見全壘打。」、「他寫的這幾個字真帥!」

8. 姓。如宋代有帥範。

ㄕㄨㄛˋㄕㄨㄞˋ之讀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