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𡴳󱧌𡶓𡶳𡷒󱩌󱩉󱩆󱩈󱩊𡽺󱩇󱩋

說 明

正  字 A01140 山-14-1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東岱、南靃、西華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以廵狩所至。从山,獄聲。手寫字,古文,象高形。(五角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東岱、南靃、西華、北恒、中大室,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。从山,獄聲。手寫字,古文,象高形。(五角切)

字樣說明

「山」下作「獄」:左作「犭」,下撇筆不出彎鉤;中作「言」:起筆作點;右作「犬」:「大」之右上作一點,點不觸橫筆,寫法參「獄」字。

注  音 ㄩㄝˋ
漢語拼音 yuè
釋  義

1. 五嶽名山。後亦泛指高大之山。同「岳」。如:「三山五嶽」。《說文解字.山部》:「嶽,東岱、南靃、西華、北恆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。」《詩經.大雅.崧高》:「崧高維嶽,駿極于天,維嶽降神,生甫及申。」《晉書.卷九四.隱逸列傳.序》:「玉輝冰潔,川渟嶽峙,修至樂之道,固無疆之休。」宋.文天祥〈正氣歌〉:「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:下則為河嶽,上則為日星。」

2. 姓。如明代有嶽崇。



⇒「岳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