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󱨷󱨶󱨸

說 明

正  字 A01134 山-10-13
說文釋形 「嵩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中岳嵩,高山也。从山,从髙,亦从松。韋昭《國語》注云:「古通用崇字。」(息弓切)
字樣說明 「山」下作「高」︰下半寫法如「冋」,右下筆鉤起,寫法參「高」字。
注  音 ㄙㄨㄥ
漢語拼音 sōng
釋  義

1. 嵩山,為五嶽之中嶽。位於大陸地區河南省,為秦嶺餘脈。由太室、少室等山組成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嵩,中岳。嵩,高山也。」晉.潘尼〈懷退賦〉:「聃安志於柱史,由抗跡於嵩箕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九六.隱逸列傳.序》:「然放利之徒,假隱自名,以詭祿仕,肩相摩於道,至號終南、嵩少為仕塗捷徑,高尚之節喪焉。」

2. 高聳。如:「嵩高」。《廣韻.平聲.東韻》:「嵩,山高也。」宋.洪适《隸釋.卷三.三公山碑》:「厥體嵩厚,峻極於天。」漢.王延壽〈桐柏淮源廟碑〉:「衢廷弘敞,宮廟嵩峻。」晉.陸機〈赴洛道中作〉詩二首之二:「頓轡倚嵩巖,側聽悲風響。」

3. 古時祝頌天子之辭。如:「嵩呼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「宮女們持了宮扇,簇擁著天子陞了寶座,一個個嵩呼舞蹈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「此旨一下,不但賈府中人謝恩,連朝中所有大臣,皆嵩呼稱頌不絕。」 

4. 姓。如漢代有嵩真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