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󱨡󱨤󱨢󱨦󱨣󱨠󱨥

說 明

正  字 A01128 山-08-11
說文釋形 「崑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崑崙,山名。从山,昆聲。《漢書》揚雄文通用昆侖。(古渾切)
字樣說明 「山」下作「昆」︰下「比」,左作一短橫、一豎挑,右作一短橫、一豎曲鉤,共四畫,寫法參「昆」字。
注  音 ㄎㄨㄣ
漢語拼音 kūn
釋  義

「崑崙」:

⑴ 山名。位於中國大陸西部,東入青海省。西起帕米爾高原,綿延於新疆和西藏之間,北為塔里木盆地,南為藏北高原,長一千六百公里,平均高度六千公尺。另有四大支脈,包括西側的喀喇崑崙山、東側的阿爾金山、巴顏喀喇山、唐古喇山。簡稱為「崑崙」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崑,崑崙,山名。」《書經.胤征》:「火炎崑岡,玉石俱焚。」唐.王績〈遊仙〉詩四首之三:「心疑遊北極,望似陟西崑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五九回:「靈吉笑道:『那婦人喚名羅剎女,又叫做鐵扇公主。他的那芭蕉扇本是崑崙山後,自混沌開闢以來,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,乃太陰之精葉,故能滅火氣。』」

⑵ 古代泛指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洋群島一帶的居民。為現今的馬來人種。《舊唐書.卷一九七.南蠻西南蠻列傳.林邑》:「自林邑以南,皆卷髮黑身,通號為『崑崙』。」

⑶ 稱皮膚黝黑的人。《晉書.卷三二.后妃列傳下.孝武文李太后》:「時后為宮人,在織坊中,形長而色黑,宮人皆謂之崑崙。」

⑷ 道家稱頭為「崑崙」。宋.張君房《雲笈七籤.卷一二.太上黃庭外景經.上部經》:「子欲不死修崑崙」夏.務成子.注:「頭為崑崙,道治其中。子午為經,卯酉為緯,日月照明,丹焉游戲,百官宿衛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