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1100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段注本: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shān |
釋 義 | 1. 陸地高起之處。《說文解字.山部》:「山,宣也。宣气散,生萬物,有石而高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吳師奔,登山以望,見楚師不繼,復逐之。」晉.王羲之〈三月三日蘭亭詩集序〉:「此地有崇山峻嶺,茂林修竹。」 2. 墳墓。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渭水注》:「秦名天子塚曰山,漢曰陵,故通曰山陵矣。」唐.李華〈含元殿賦〉:「靡迤秦山,陂陀漢陵。」 3. 形狀或顏色似山之物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四.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「公子進了書院,清清獨坐,只見滿架詩書,筆山硯海。」清.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二四齣:「不勞你玉纖纖高捧禮儀煩,子待借小飲對眉山。」 4. 姓。如晉代有山濤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 5.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