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󱤃󱤄󱤅

說 明

正  字 A01087 尸-06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屏蔽也。从尸,并聲。(必郢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屏蔽也。从手寫字手寫字聲。(必郢切)
字樣說明 「尸」下作「并」,不作「手寫字」,寫法參「并」字。「摒」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ㄆㄧㄥˊㄅㄧㄥˇㄅㄧㄥ
漢語拼音 ㈠píng ㈡bǐng ㈢bīng
釋  義

ㄆㄧㄥˊ

1.扞蔽、屏障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尸部》:「屏,蔽也。」《詩經.小雅.桑扈》:「君子樂胥,萬邦之屏。」《國語.齊語》:「君有此士也三萬人,以方行於天下,以誅無道,屏周室,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。」唐.元稹〈贈鄭餘慶太保制〉:「而今而後,誰其屏余?」

2.隱瞞、蒙蔽。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慎行》:「亡夫太子建,殺連尹奢,屏王之耳目。」

3.廳堂前與正門相對之短牆。《爾雅.釋宮》:「屏謂之樹。」晉.郭璞.注:「小牆當門中。」《淮南子.時則》:「授車以級,皆正設於屏外。」漢.高誘.注:「屏,樹垣也。」

4.屏風。如:「素屏一張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:「北窗作琉璃屏,實密似疏。」

5.泛指像牆之遮蔽物。唐.白居易〈冷泉亭記〉:「山樹為蓋,巖石為屏。」

6.字畫裱成之條幅,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。如:「畫屏」、「字屏」。《老殘遊記》第九回:「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,草書寫得龍飛鳳舞。」

ㄅㄧㄥˇ

1.排除。《論語.堯曰》:「子曰:『尊五美,屏四惡,斯可以從政矣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情采》:「正采耀乎朱藍,間色屏於紅紫。」

2.斥退。《戰國策.秦策三》:「秦王屏左右,宮中虛無人。」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列傳》:「侯生乃屏人閒語曰:『嬴聞晉鄙之兵符,常在王臥內。』」

3.退避、隱藏。如:「屏居」、「屏跡」。宋.王安石〈答孫莘老書〉:「丘園自屏,煩公遠屈,衰疾不獲奉迓。」

4.停止、壓制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攝齊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氣似不息者。」

5.放逐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「屏之四方,唯其所之。」宋.蘇軾〈答王莊叔〉尺牘二首之一:「某罪廢遠屏,有玷知識。」

㈢ㄅㄧㄥ

「屏營」:

⑴惶恐。晉.陸機〈謝平原內史表〉:「臣不勝屏營,延仰謹拜表以聞。」

⑵徬徨。《後漢書.卷八五.章帝八王傳.清河孝王慶傳》:「夙夜屏營,未知所立。」唐.李賢.注:「屏營,仿偟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