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󱠘󱠚󱠙󱠗𤈫

說 明

正  字 A01061 寸-08-11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从上案下也。从𡰥,又持火,以尉申繒也。臣鉉等曰:「今俗別作熨,非是。」(於胃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从上按下也。从𡰥,又持火,所㠯(以)申繪也。(於胃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上案下也。从𡰥,又持火,以尉申繒也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手寫字」下「火」變易如「手寫字」,豎筆不鉤,寫法參「示」字;右半作「寸」。「慰」、「熨」、「蔚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
注  音 ㄩㄣˋㄨㄟˋˋ
漢語拼音 ㈠yùn ㈡wèi ㈢yù
釋  義

ㄩㄣˋ

持持火斗燙平衣物。今作「熨」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尉,从上案下也。」五代十國.徐鉉.注:「今俗別作熨。」清.徐灝.注箋:「置火於銅斗,從上按下以申繒謂之尉,所以使其平也。」

⇒「熨」之異體

ㄨㄟˋ

1. 古代典獄及捕盜等官職多稱為「尉」。如:「縣尉」。《玉篇.寸部》:「尉,武官稱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一年》:「將歸死於尉氏,不敢還矣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尉氏,討姦之官。」《史記.卷一○二.張釋之馮唐列傳.張釋之》:「上行出中渭橋,有一人從穚下走出,乘輿馬驚。於是使騎捕,屬之廷尉。」

2. 今軍階之稱,位在士官之上,校官之下。如:「上尉」、「中尉」、「少尉」。

3. 安慰、安撫。通「慰」。《漢書.卷五二.竇田灌韓傳.韓安國》:「恢所部擊,猶頗可得,以尉士大夫心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九九.晉紀二十一.穆帝永和八年》:「謝尚不能撫尉張遇,遇怒,據許昌叛。」

ˋ

姓。如春秋時鄭國有尉止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