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󰀮𠀉𠀈󰀰󰀯󰀭󰀱𠤢𡊣𤤘

說 明

正  字 A00015 一-04-05
說文釋形

「丘」《說文》作「丠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土之高也,非人所為也。从北,从一。一,地也,人居在手寫字南,故从北。中邦之居,在崐(崑)崘(崙)東南。一曰四方高,中央下為手寫字。象形。凡手寫字之屬皆从手寫字。今隷變作丘。手寫字,古文从土。(去鳩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土之高也,非人所為也。从北,从一。一,地也,人居在丠(丘)南,故从北。中邦之凥(居),在昆侖東南。一曰四方高,中央下為𠀉(丘)。象形。凡丠之屬皆从丠。手寫字,古文从土。(去鳩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土之高也,非人所為也,从北,从一。一,地也。楷書寫法:起筆作撇,接左豎不接上橫,右豎稍內收。「岳」、「蚯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時,下橫筆斜挑,如︰「邱」、「屔」(B00771)字。另如「虛」字,篆形亦从丘,然寫法與此不同。「乒」、「乓」、「兵」等字寫法亦參此。
注  音 ㄑㄧㄡ
漢語拼音 qiū
釋  義

1. 自然形成之土山。如:「丘壑」。《說文解字.丘部》:「丘,土之高也,非人所為也。」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為高必因丘陵,為下必因川澤。」漢.揚雄《法言.吾子》:「升東嶽而知眾山之峛崺也,況介丘乎?」

2. 墳塚、墳墓。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君子雖貧不粥祭器,雖寒不衣祭服,為宮室不斬於丘木。」《漢書.卷三六.楚元王傳》:「黃帝葬於橋山,堯葬濟陰,丘壟皆小,葬具甚微。」

3. 如土丘般隆起之物。如:「丘疹」、「鼻丘」、「沙丘」。

4. 姓。如元代有丘處機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