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󱛣󱛞󱛟󱛜󱛤𡫜󱛠󱛡󱛝𡫮𡫾󱛢󱛛𣽬

說 明

正  字 A01038 宀-09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凍也。从人在宀下,以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(胡安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凍也。从人在宀下。从茻,上下為覆,下有仌也。(胡安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凍也。从人在宀下。从茻,上下為覆,下有仌也。楷書寫法:「宀」下、兩頓點之上作三橫、兩豎、一撇、一捺;此字从「冫」,標準字體寫法,末二筆作並列兩頓點,不作「冫」,與「冬」字寫法同。「騫」、「寋」(B00748)、「搴」(B01385)、「褰」(B04542)、「謇」(B04714)、「蹇」(B04942)、「鶱」(B06155)等字偏旁寫法參此。按:此字上半寫法如「塞」,亦可參之。
注  音 ㄏㄢˊ
漢語拼音 hán
釋  義

1. 冷。如:「酷寒」、「禦寒」、「飢寒交迫」、「天寒地凍」。《說文解字.宀部》:「寒,凍也。」《論語.子罕》:「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。」唐.白居易〈長恨歌〉:「鴛鴦瓦冷霜華重,翡翠衾寒誰與共?」

2. 秋冬寒冷季節,與「暑」相對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而歲成焉。」宋.文天祥〈正氣歌〉:「如此再寒暑,百沴自辟易。」

3. 受寒、受凍。《左傳.昭公十三年》:「若見費人,寒者衣之,飢者食之。」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」

4. 戰慄、害怕。如:「心寒」、「膽寒」。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列傳.荊軻》:「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,足以寒心,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?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五○回:「諸軍眾將見了張飛,盡皆膽寒。」

5. 窮困。如:「貧寒」、「家境清寒」。《史記.卷七九.范睢蔡澤列傳.范睢》:「范叔一寒如此哉!乃取其一綈袍以賜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三六回:「是我見他寒薄,一個個衣破鞋無,光頭赤腳。」

6. 卑賤。如:「寒門」、「寒儒」。《宋書.卷九三.隱逸列傳.朱百年》:「時山陰又有寒人姚吟,亦有高趣,為衣冠所重。」唐.杜甫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〉: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。」

7. 終止、停止。《左傳.哀公十二年》:「今吾子曰必尋盟。若可尋也,亦可寒也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寒,歇也。」宋.王炎〈用元韻答銛老〉詩三首之一:「梅花香裡尋支徑,屢有盟言不可寒。」

8. 國名。夏朝諸侯寒浞之封國。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濰縣境。

9. 姓。如夏朝有諸侯寒浞,漢代有寒朗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