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󱗞󱗢󱗡󱗟𡦗󱗣𡦘󱗠󱗝

說 明

正  字 A01002 子-14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乳子也。一曰輸也,輸向小也。从子,需聲。(而遇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乳子也。一曰輸孺也,輸孺尚小也。从子,需聲。(而遇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子」之下橫筆斜挑。右半作「需」︰上作「手寫字」,中豎左點、挑,右撇、點;下作「而」,右下筆鉤起,寫法參「需」字。
注  音 ㄖ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幼童、小孩。《說文解字.子部》:「孺,乳子也。」《書經.金縢》:「武王既喪,管叔及其群弟,乃流言於國,曰:『公將不利於孺子。』」漢.孔安國.傳:「孺,稚也。」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有孺子歌曰。」漢.趙岐.注:「孺子,童子也。」

2. 幼小、稚幼。《晉書.卷二六.食貨志》:「九年躬稼 而有三年之蓄。可以長孺齒, 可以養耆年。」《太平廣記.卷三二○.劉道錫》:「廳事東頭桑樹上,有鬼,形尚孺,長必害人。」

3. 親慕、相親。如:「孺慕」。《詩經.小雅.常棣》:「兄弟既具,和樂且孺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和而甚欣樂,且復骨肉相親屬也。」

4. 舊時稱大夫之妻,後成為古人對母親或妻子之尊稱。如「孺人」。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天子之妃曰后,諸侯曰夫人,大夫曰孺人,士曰婦人,庶人曰妻。」《清平山堂話本.簡帖和尚》:「父母官,不敢收領孺人。」

5. 姓。如春秋魯有孺悲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