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𡕕𣁃学󱗖󱗑󱗒󱗓󱗏󱗙󱗛󱗜󱗚󱗊󱗗󱗔󱗎󱗐󱗘󱗋󱗕𢻯󱗌󱗍

說 明

正  字 A01001 子-13-16
說文釋形

「學」《說文》作「󱗍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覺悟也。从敎,从冖;冖,尚矇也。手寫字聲。手寫字,篆文󱗍省。(胡覺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覺悟也。从󲜅、冖;冖,尚矇也。手寫字聲。手寫字,篆文󱗍省。(胡覺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正篆作「手寫字」,覺悟也。从敎(教)、从冖;冖,尚矇也。手寫字聲。重文作「手寫字」,後通行重文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手寫字」,「手寫字」中作「爻」,末筆改頓,與「與」字上半不同。「冖」下作「子」。若為左偏旁時,「子」之橫筆斜挑,如:「斅」(「學」之異體)。另如「覺」、「嶨」(B00899)等字,則从「學」省,上半寫法同「學」字。

注  音 ㄒㄩㄝˊ
漢語拼音 xué
釋  義

1. 覺悟、領會。《說文解字.󲜅部》:「󱗍,覺悟也。……學,篆文󱗍省。」《書經.說命下》:「學於古訓乃有獲。」

2. 研習、學習。《玉篇.子部》:「學,受教也。」《禮記.學記》:「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道。」唐.李商隱〈詠懷寄祕閣舊僚二十六韻〉詩:「懸頭曾苦學,折臂反成醫。」

3. 模仿、仿效。《晉書.卷九四.隱逸列傳.戴逵》:「是猶美西施而學其顰眉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八.喬太守亂點鴛鴦譜》:「劉公把他言語學了一遍。」

4. 學校、求學之所。如:「小學」、「大學」。《禮記.學記》:「比年入學。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國子先生晨入太學。」

5. 學問、學識。如:「才疏學淺」。唐.柳宗元〈與韓愈論史官書〉:「今學如退之,辭如退之。」

6. 學說、學問派系。如:「漢學」、「儒學」。《史記.卷六三.老子韓非列傳.老子》:「老子脩道德,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。」

7. 學科,指專門且有系統之知識。如:「醫學」、「文學」、「經濟學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