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983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段注本: ![]()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jié |
釋 義 | 1.無右臂。《說文解字.了部》:「孑,無右臂也。」 2.單,獨。《廣韻.入聲.薛韻》:「孑,單也。」《晉書.卷八八.孝友列傳.李密》:「煢煢孑立,形影相弔。」《三國志.卷五七.吳書.虞陸張駱陸吾朱傳.陸瑁》:「若實孑然無所憑賴,其畏怖遠迸,或難卒滅。」 3.短、小。《玉篇.了部》:「孑,短也。」唐.韓愈〈原道〉:「彼以煦煦為仁,孑孓為義,其小之也則宜。」《宋史.卷四二八.道學列傳二.尹焞》:「使主上孝弟通於神明,道德成於安彊,勿以小智孑義而圖大功。」 4.殘存、剩餘。《玉篇.了部》:「孑,遺也,餘也。」《詩經.大雅.雲漢》:「周餘黎民,靡有孑遺。」 5.特立、傑出。《說文解字.了部》「孑」字清.段玉裁.注:「凡特立為孑。」《詩經.鄘風.干旄》:「孑孓干旄,在浚之郊。」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二:「孑,俊也。」 6.戟,古兵器。後作「 7.姓。如明代有孑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