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󱕈󱕇󱓃󱕆󱕊󱕁󱔿󱕃󱕋󱕅󱕂󱕄󱕀󱕉𦦿

說 明

正  字 A00977 女-14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頸飾也。从女、賏。賏,其連也。(於盈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繞也。从女、賏。賏,貝連也。頸飾。(於盈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繞也。从女、賏。賏,貝連也。頸飾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賏」:从二「貝」,「貝」之寫法,上作「目」,下作撇、點,撇筆輕觸上橫,寫法參「賏」(C13589)字。下半作「女」,撇筆起筆處須出橫筆。「纓」、「鸚」、「攖」(B01451)、「瓔」(B02682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ㄧㄥ
漢語拼音 yīng
釋  義

1. 婦女頸飾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嬰,頸飾。」清.桂馥《說文義證》:「古人連貝為嬰。」

2. 繫戴、配戴。《荀子.富國》:「辟之,是猶使處女嬰寶珠、佩寶玉,負戴黃金,而遇中山之盜也。」漢.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:「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。」

3. 纏繞、牽絆。晉.陸機〈赴洛中道作〉詩:「借問子何之?世網嬰我身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六七.列傳.王播》:「(王龜)州人號郎君谷,未始以人事自嬰。」

4. 環繞、圍繞。《山海經.西山經》:「湯其酒百樽,嬰以百珪百璧。」晉.郭璞.注:「嬰謂陳之以環祭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二五.卓魯魏劉列傳.卓茂》曰:「建武之初,雄豪方擾,虓呼者連響,嬰城者相望。」唐.李賢.注:「嬰城,言以城自嬰繞。」

5. 觸犯、觸怒。《荀子.彊國》:「教誨之,調一之,則兵勁城固,敵國不敢嬰也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○二.文藝列傳中.李適》:「都下有牛善觸,人莫敢嬰。」

6. 遭受。晉.李密〈陳情表〉:「而劉夙嬰疾病,常在床蓐,臣侍湯藥,未曾廢離。」南朝宋.謝惠連〈秋懷〉詩:「平生無志意,少小嬰憂患。」

7. 施加。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遇之有禮,故群臣自喜;嬰以廉恥,故人矜節行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嬰,加也。矜,尚也。」

8. 初生幼兒。如:「男嬰」、「女嬰」、「嬰兒」。《老子》第一○章:「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?」唐.白居易〈吾雛〉詩:「老幼不相待,父衰汝孩嬰。」一說為初生之女嬰。《廣韻.平聲.清韻》:「《蒼頡篇》云:『女曰嬰,男曰兒』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