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󱔂󱔁󱔃󱔄󱔅

說 明

正  字 A00956 女-10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从女,兼聲。(戶兼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不平於心也。从女,兼聲。一曰疑也。(戶兼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女」之末橫斜挑。右半作「兼」︰起筆作點、撇,不作「八」,此二筆不觸下橫;中作兩直豎;中作一長橫筆,兩端出頭;末二筆作撇、捺,寫法參「兼」字。
注  音 ㄒㄧㄢˊ
漢語拼音 xián
釋  義

1. 怨隙、仇怨。如:「盡釋前嫌」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嫌,不平於心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三三.朱馮虞鄭周列傳.朱浮》:「寵亦佷強,兼負其功,嫌怨轉積。」《鏡花緣》第二回:「只顧為著遊戲小事,角口生嫌,豈料後來許多因果,莫不從此而萌。」

2. 處於可疑之境。如:「避嫌」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嫌,一曰疑也。」南朝梁.沈約〈恩倖傳論〉:「外無逼主之嫌,內有專用之功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二八.李秀卿義結黃貞女》:「但在先有兄弟之好,今後有男女之嫌。」

3. 厭惡、討厭。如:「嫌棄」、「嫌貧愛富」《後漢書.卷五二.崔駰列傳》:「論者嫌其銅臭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九回:「只知嫌人家髒。」

4. 猜疑、懷疑。漢.王充《論衡.自紀》:「獄者嫌辜,卿決疑事。」《晉書.卷七四.列傳.桓彝》:「於時王敦擅權,嫌忌士望,彝以疾去職。」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八:「我那知這事,卻來嫌我!」

5. 近似。《荀子.禮論》:「一朝而喪其嚴親,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,則嫌於禽獸矣。」《呂氏春秋.貴直論.貴直》:「出若言非平論也,將以救敗也,固嫌於危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