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󱇲󱇱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830-001 土-07-10
注  音 ㄅㄚˋㄅㄚˋ
漢語拼音 bà #bà
研 訂 者 曾榮汾
內  容

「垻」本正字,《龍龕手鑑.土部》云:「垻,必嫁反。蜀人胃(謂)平川為平垻。」《廣韻.去聲.禡韻》:「垻,蜀人謂平川為垻。」《集韻》、《四聲篇海》、《字彙》皆同。《正字通.土部》更詳云:「垻,必架切。音霸。障水堰。今謂堰埭曰垻。俗作壩。」然則,「垻」本正字,有「障水堰」、「平川」之義。「壩」反是其俗字。然至後世,於「障水堰」一義,「壩」行而「垻」廢,反以「壩」為正,「垻」成異體。《重訂直音篇.土部》亦云:「壩:音霸。障水堰。垻:同上。」「壩」正,「垻」異,明矣。同於今日教育部正字表收錄情形。今即據此,收「垻」為「壩」之異體。

另「垻」字於「蜀人謂平川為垻」一義,仍當獨立為正字。《漢語大字典.土部》云:「我國西南地區稱平地或平原為『垻』。」音ㄅㄚˋ



#「垻」另兼正字
異 體 字 A00830-002 石-21-26
注  音 ㄅㄚˋ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曾榮汾
內  容

「䃻」為「壩」之異體。壩字,據《集韻.去聲.禡韻》:「壩,堰也。或從石。」然則,壩本是攔水之堰,以土為之。土,石同類,故可代換形符,此乃異體孳生之因,如咰之作詢、墻之作牆、粘之作黏、鱉之作鼈等,故從土之壩,可易作從石之䃻。《正字通.石部》亦云:「䃻,同壩。土堰,即壩義。」今據此,收「䃻」為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830-003 󱇱 土-19-22
注  音 ㄅㄚˋ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壩」之異體。《集韻.去聲.禡韻》:「壩、䃻,堰也。或從石。」《四聲篇海.土部》:「手寫字,必駕切。堰也。」《字彙.土部》:「壩,必駕切,音霸,障水堰也。俗從覀,非。」《中華字海.土部》:「手寫字,同壩。字見《篇海》。」

按「壩」字右上應從雨;俗作「手寫字」,其右上從覀者,乃為訛字。故《字彙》云:「俗從覀,非。」是則「壩」為正字,而俗之訛字「手寫字」,遂為異體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