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󰆆󰆉󰆋󰆊𠙋󰆈󰆇󰆌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078-001 𠙋 几-06-08
注  音 ˇ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季旭昇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以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巳部》:「手寫字、用也。從辰巳,賈侍中說:『巳、意巳實也。象形。』」《漢語大辭典》引秦文字隸變作手寫字,見《睡虎地秦墓竹簡》二三.一,漢隸早期作手寫字,見《馬王堆帛書老子》甲一,作手寫字,見《定縣竹簡》五一。再訛變則為手寫字,見《隸辨.上聲.止韻》引〈孔宙碑〉,蓋左旁「手寫字」形還原為「㠯」,右旁人形作「儿」,《隸辨》注云:「徐鉉《說文》新修字義云:『以,《說文》不從人,李斯刻石如此,後人因之。』」此說「以」字訛變之原因,頗有道理。隸書「手寫字」形楷化稍訛則作「手寫字」,見《金石文字辨異.上聲.紙韻》:「漢孔宙碑『躬忠恕,手寫字及人』,《隸釋》云:『手寫字即以。』」可從。今據定為「以」之異體字,音ˇ

異 體 字 A00078-002 己-02-05
注  音 ˇ
漢語拼音
研 訂 者 季旭昇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以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巳部》:「手寫字、用也。從辰巳,賈侍中說:『巳、意巳實也。象形。』」據形隸定則作「手寫字」,見《隸辨.上聲.止韻》引〈樊安碑〉。今據定為「以」之異體字,音ˇ

異 體 字 A00078-003 口-02-05
注  音 ˇㄕㄣㄕㄣ
漢語拼音 ㈡yǐ ㈠shēn #shēn
研 訂 者 季旭昇
內  容

「㕥」為「以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巳部》:「手寫字、用也。從辰巳,賈侍中說:『巳、意巳實也。象形。』」秦文字隸變作手寫字,見《睡虎地秦墓竹簡》二三.一,漢隸早期作手寫字,見《馬王堆帛書老子》甲一,作手寫字,見《定縣竹簡》五一。漢隸「手寫字」形與「口」形相通,再訛遂演變為從口從人作手寫字,見《隸辨.上聲.止韻》引〈孔龢碑〉。今據定為「以」之異體字,音ˇ

「㕥」音ㄕㄣ時為罕用字,與「㕥」音ˇ時為「以」之異體字不同,此二字實為「同形異字」。

#「㕥」另兼正字

⇒「呻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078-004 󰆆 丨-04-05
注  音 ˇㄉㄨㄟ
漢語拼音 ㈡yǐ ㈠duī
研 訂 者 季旭昇
內  容

「󰆆」為「以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巳部》:「手寫字、用也。從辰巳,賈侍中說:『巳、意巳實也。象形。』」據形隸定則作「手寫字」,見《隸辨.上聲.止韻》引〈樊安碑〉。稍訛則作「󰆆」,見《玉篇.巳部》:「余始切。用也。意也、實也。今作以。」今據定為「以」之異體字,音ˇ

⇒「𠂤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078-005 口-02-05
注  音 ˇㄏㄨㄚˋˋ
漢語拼音 ㈡yǐ ㈠huà #chì
研 訂 者 季旭昇
內  容

「叱」為「以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巳部》:「手寫字:用也。從辰巳(編按:『辰』當為『反』字之誤),賈侍中說:『巳、意巳實也。象形。」其異體或作「叱」,見《金石文字辨異.上聲.紙韻》:「叱:〈漢吳仲山碑〉:『率手寫字叱理。』《隸釋》云:『叱即以。』」,蓋「以」字於隸書中常作「㕥」,其右旁「人」形稍訛則作「叱」。據此,「叱」為「以」之異體,可從。

#「叱」另兼正字

⇒「叱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078-005-1 󰆇 口-02-05
注  音 ˇㄏㄨㄚˋˋ
漢語拼音 ㈢yǐ ㈠huà ㈡chì
研 訂 者 季旭昇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以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巳部》:「手寫字:用也。從辰巳(編按:『辰』當為『反』字之誤),賈侍中說:『巳、意巳實也。象形。」其異體或作「手寫字」,見《漢隸字源.上聲.止韻》引〈故民吳仲山碑〉,蓋「以」字於隸書中常作「㕥」,其右旁「人」形稍訛則作「手寫字」。《金石文字辨異.上聲.紙韻》云:「叱:〈漢吳仲山碑〉:『率手寫字叱理。』《隸釋》云:『叱即以。』」其字形又從「手寫字」訛為「叱」,然當為一字無疑。據此,「手寫字」為「以」之異體,可從。

⇒「叱」之異體

⇒「叱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