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𡌮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785-001 𡌮 土-08-11
注  音 ㄆㄟˊㄆㄡˇ
漢語拼音 ⑴péi ⑵pǒu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手寫字」可為「培」之異體。

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《手寫字,培敦,土用山川也。從土,手寫字聲。簿回切。《正字通.土部》:「培,本作手寫字。」《字彙補.土部》:「手寫字,說文培本字。」《康熙字典.土部》說同《字彙》。《中文大辭典.土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土部》、《中華字海.土部》並引《正字通》之說。按「手寫字」之右旁作「手寫字」,其字「從手寫字手寫字」,「手寫字」之楷書作「否」,故「手寫字」楷書可作「手寫字」。《正字通.土部》以為「培」本作「手寫字」,其說是也。今以「培」為正字,則「手寫字」可為異體矣。

異 體 字 A00785-002 山-08-11
注  音 ㄆㄟˊㄆㄡˇ
漢語拼音 ⑴péi ⑵pǒu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培」之異體。

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手寫字,培敦,土田山川也。從土,手寫字聲。簿回切」。《集韻.上聲.厚韻》:「培、手寫字、垺、附,博雅:培塿,冢也。或作手寫字、垺、附。薄口切。」《四聲篇海.山部》:「手寫字,蒲口切,培塿,小阜。或作培。」《字彙.山部》:「手寫字,與培同。手寫字嶁,小阜。」《正字通.山部》:「手寫字,培字之訛。集韻手寫字同培,非。」按「培」之本義為「土田山川。」《集韻.上聲.厚韻》以為「培塿」,即小阜也。故其後起訛字作「手寫字」,義亦可通。遂據以為異體矣。

異 體 字 A00785-003 土-07-10
注  音 ㄆㄡˇㄈㄨˊㄈㄨˊ
漢語拼音 ㈠pǒu ㈡fú #fú
研 訂 者 李鍌
內  容

「垺」為「培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手寫字,培敦,土田山川也。從土、手寫字聲。薄回切。」《玉篇.土部》:「垺,盧拙切,封道曰垺。」《集韻.上聲.厚韻》:「培、垺,《博雅》培塿,冢也。或作垺。薄口切。」

按「垺」字首見於《玉篇》,作「封道」解。音「盧拙切」者,當「膚拙切」之誤。《集韻》以為「培塿」之「培」或作「垺」,是認定「垺」為「培」之或字。蓋「垺」從「孚」聲,古音在三部;「培」從「手寫字」聲,古音在四部。然則「垺」「培」二字古音最近,故以「垺」為「培塿」,「垺」遂成為「培」之異體矣。

#「垺」另兼正字

⇒「郛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