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訂瀏覽
異 體 字 | A00629-001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喪,《說文解字.哭部》:篆作「」,云:「也。從哭,從,會意,亦聲。」《古文四聲韻.平聲.唐韻》引古《老子》作「」,「」作「」。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口部》引〈列女傳〉、〈通俗小說〉等均作「」。《俗書刊誤.平聲.陽韻》:「喪,俗作。」《字學三正.體製上.俗書簡畫者》:「喪,俗作。」《經典文字辨證書.哭部》:「,正。喪,通。,俗。」按:「」蓋「喪」簡省筆畫而成,故可收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629-002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《字彙.口部》:「,喪本字。從哭,從亡。」《正字通.口部》:「,俗作喪。」《中文大辭典.口部》:「,喪之本字。」《漢語大字典.口部》:「,同喪。」按:「」為「喪」之本字,故可收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629-003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《干祿字書.平聲》:「喪、,上通下正。」四部備要本《集韻.平聲.唐韻》:「,《說文》:『亡也。從哭,從亡,會意。』隸作喪。」《康熙字典.口部》:「,《說文》喪本字。從哭,從亡。」《中文大辭典.口部》:「,喪之本字。《集韻》:『,隸作喪。』」按:「」即「喪」之本字,可收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629-004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《金文編.卷二》引〈旂作父戊鼎〉「喪」作「」。隸變作「」。澤存堂本《玉篇.㗊部》:「,思唐切,亡也。古喪字。」《康熙字典.口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口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口部》皆從《玉篇》。是「」即「喪」之古文,可收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629-005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《碑別字新編.十二畫》引〈魏王夫人元華光墓誌〉「喪」作「」。按:「口」形於碑刻中多作「厶」形,如:「哭」作「」,「單」作「」,「曩」作「」等(見《異體字例》)。是「喪」作「」合乎異體字例之規範。故「」可收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629-006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《偏類碑別字.口部》引〈魏元颺妻王夫人墓誌〉「喪」作「」。《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.八畫》以「」與「喪」對照。民國二十四年教育部《簡體字表》收「」為「喪」之簡字。按:《中國書法大字典.口部》引王羲之字體「喪」作「」,是「喪」作「」蓋行書簡省筆畫所致。故「」可收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629-007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《敦煌俗字譜.口部》引《敦煌卷子.第二三卷》(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卷子)等「喪」作「」。《精嚴新集大藏音.亢部》:「、,,正。」按:「」為「喪」之本字(見「」),而「」為「」之或體,故「」亦為「喪」之異體,又按:「喪」,《說文解字.哭部》篆作「」,從哭,從亡。其上部隸或省作「」,字作「」(見《隸辨.去聲.宕韻》引〈武斑碑〉),其下部「亡」形變點為橫作「」、「」,字作「」(見《金石文字辨異.平聲.陽韻》引〈唐淨域寺法藏禪師塔銘〉)、「」(見上引)。故「」確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629-008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sāng ⑵sàng |
研 訂 者 | 林炯陽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《龍龕手鑑.止部》:「,蘇浪反。亡也。」《四聲篇海.止部》:「,音喪,亡也。」按:《玉篇.吅部》:「喪,思浪、思唐二切。亡也,歿也。」是「」、「喪」音義俱同。「」蓋「」之訛字,「」、「止」形近而訛,故「」訛作「」。「」為「喪」之異體(見「」),故「」亦當為「喪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