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󷧕𢫧󷧖𢬞𢬆𢮢󷧗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B01379-001 𢬞 手-06-09
注  音 ㄔㄡ
漢語拼音 chōu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。「搊」字見《玉篇.手部》,曰:「楚尤切,手搊。」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曰:「解也。」而《集韻.平聲.尤韻》則引《博雅》曰:「搊,拘也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字彙補.手部》,曰:「與搊同。」《中文大辭典.手部》並同。

按:「手寫字」字,《龍龕手鑑.手部》、《四聲篇海.手部》皆作「手寫字」,當是一字。又「搊」從芻聲,芻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古手寫字文字作「手寫字」、《睡虎地簡.二四.二五》作「手寫字」,而後或省改作「手寫字」,則「搊」之作「手寫字」,形改雖大,然考之形變之跡,猶知其為同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1379-002 𢬆 手-06-09
注  音 ㄔㄡ
漢語拼音 chōu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。「搊」字見《玉篇.手部》,曰:「楚尤切,手搊。」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曰:「解也。」而《集韻.平聲.尤韻》則引《博雅》曰:「搊,拘也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玉篇.手部》,以為「搊」之俗體,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手部》引〈太平樂府〉並同。

按:「搊」從芻聲,芻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古手寫字文字作「手寫字」、《睡虎地簡.二四.二五》作「手寫字」,而後或省改作「手寫字」,又省作「手寫字」,則「搊」之作「手寫字」,形改雖大,然考之形變之跡,猶知其為同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1379-003 𢮢 手-08-11
注  音 ㄔㄡ
漢語拼音 chōu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。「搊」字見《玉篇.手部》,曰:「楚尤切,手搊。」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曰:「解也。」而《集韻.平聲.尤韻》則引《博雅》曰:「搊,拘也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龍龕手鑑.手部》,曰:「楚尤反,手手寫字也。」《四聲篇海.手部》並同,《康熙字典.手部》則引《篇海》曰:「手寫字,與搊同。」《中文大辭典.手部》並同。

按:「搊」從芻聲,芻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古手寫字文字作「手寫字」、《睡虎地簡.二四.二五》作「手寫字」,其後或形變作「手寫字」,則「搊」之作「手寫字」,形改雖大,然考之形變之跡,猶知其為同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1379-004 󷧕 手-05-08
注  音 ㄔㄡ
漢語拼音 chōu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。「搊」字見《玉篇.手部》,曰:「楚尤切,手搊。」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曰:「解也。」而《集韻.平聲.尤韻》則引《博雅》曰:「搊,拘也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龍龕手鑑.手部》,以為「手寫字」之俗體,《中華字海.扌部》以為同「搊」。

按:「搊」從芻聲,芻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古手寫字文字作「手寫字」、《睡虎地簡.二四.二五》作「手寫字」,其後或形變作「手寫字」,是以「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;「手寫字」又省變作「手寫字」,則「搊」之作「手寫字」,形變雖甚,然考之形改之跡,猶知其為同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1379-005 󷧖 手-06-09
注  音 ㄔㄡ
漢語拼音 chōu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。「搊」字見《玉篇.手部》,曰:「楚尤切,手搊。」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曰:「解也。」而《集韻.平聲.尤韻》則引《博雅》曰:「搊,拘也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龍龕手鑑.手部》,以為「手寫字」之異體,《廣韻.平聲.尤韻》以為「搊」之俗,《集韻.平聲.尤韻》、《類篇.手部》並同。

按:「搊」從芻聲,芻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而古手寫字文字作「手寫字」,《睡虎地簡.二四.二五》作「手寫字」,其後或形變作「手寫字」,是以「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;「手寫字」又省變作「手寫字」,則「搊」之作「手寫字」,形變雖甚,然考之形改之跡,猶知其為同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1379-006 󷧗 手-13-16
注  音 ㄔㄡ
漢語拼音 chōu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。「搊」字見《玉篇.手部》,曰:「楚尤切,手搊。」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曰:「解也。」而《集韻.平聲.尤韻》則引《博雅》曰:「搊,拘也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四聲篇海.手部》,曰:「仞九切。」而《中華字海.扌部》則引《篇海》曰:「手寫字,同『搊』。」

按:《四聲篇海》僅記「手寫字」之音讀,而無釋義,若審其形構,「手寫字」恐是「搊」之增形而變者,此或《中華字海》以為同字是也,則「手寫字」為「搊」之異體,文獻有據,故可收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