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󰮪𤧗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556-001 口-05-08
注  音 ㈠⑴ㄏㄜˊㄏㄜˋㄏㄢˋㄏㄨˊㄏㄨㄛˋ˙ㄏㄨㄛㄏㄜˊ
漢語拼音 ㈠⑴hé ⑵hè ⑶hàn ⑷hú ⑸huò ⑹huo ㈡hé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咊」為「和」之異體。「和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相應也。從口禾聲。」(大徐本「應」作「手寫字」)今隸定通作「和」(《隸辨.平聲.戈韻》引〈武榮碑〉及〈魏受禪表〉)。

「咊」字始見《玉篇.口部》,為「和」之古文。按:「和」之金文或作「手寫字」(手寫字壺)、或作「手寫字」(陳手寫字簋。並見《金文編.卷二》),其「口」或在左、或在右,而篆文取在左之形,後世隸、楷則通作在右之「和」,此《玉篇》以「咊」為古文是也,其為異體信然,故可收。

⇒「𠰓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556-002 心-08-12
注  音 ㄏㄜˊㄏㄜˋㄏㄢˋㄏㄨˊㄏㄨㄛˋ˙ㄏㄨㄛ
漢語拼音 ⑴hé ⑵hè ⑶hàn ⑷hú ⑸huò ⑹hu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和」之異體。「和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相應也。從口禾聲。」(大徐本「應」作「手寫字」)今隸定通作「和」(《隸辨.平聲.戈韻》引〈武榮碑〉及〈魏受禪表〉)。

手寫字」字始見《龍龕手鑑.心部》,引琳法師云:「僻字也,今作『和』字。」《字彙.心部》亦曰:「與『和』同。」而《正字通.心部》則曰:「俗『和』字。」按:《正字通》說是。夫和者,相應也,從口已示其意,復又增一「心」旁,則無所取義,當是傳寫之俗體也,然其為「和」之異體,文獻有據,故可收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