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󰮗󰮖𠿙𡂘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551-001 𠿙 口-13-16
注  音 ㄆㄠˊ
漢語拼音 pá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咆」之異體。「咆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嘷也。從口包聲。」隸定作「咆」。《廣韻.平聲.肴韻》:「咆、虓,熊虎聲。」則「咆」為狀聲字也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《集韻.平聲.爻韻》,於「咆手寫字手寫字」下注曰:「或從麃、從雹。」「雹」字亦見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雨部》:「雹,雨手寫字也。從雨包聲。」與「包」音同。「咆」既為狀聲字,聲符不兼義,故以同音之「雹」易之可也,此《集韻》所以言「或從」者也,然則「手寫字」為「咆」之異體,於音理上信而有徵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0551-002 𡂘 口-15-18
注  音 ㄆㄠˊ
漢語拼音 pá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咆」之異體。「咆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嘷也。從口包聲。」隸定作「包」。《廣韻.平聲.肴韻》:「咆、虓,熊虎聲。」則「咆」為狀聲字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《玉篇.口部》:「蒲毛切,鳴也。」《集韻.平聲.爻韻》則以為「咆」或從麃。「麃」,亦見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鹿部》:「麃,麞屬。從鹿,手寫字省聲。」薄交切,並母;包,布交切,幫母,二字音同也。「咆」既為狀聲字,聲符不兼義,故以同音之「麃」易「包」可也,此《集韻》所以言「或從」者是,然則「手寫字」為「咆」之異體,音理有據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0551-003 󰮖 口-06-09
注  音 ㄆㄠˊ
漢語拼音 pá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咆」之異體。「咆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從口包聲,隸定作「咆」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《敦煌俗字譜.口部》,《龍龕手鑑.口部》從之,曰:「俗。」審二字形,右旁所從之「包」改作「色」,當是傳抄之際而筆勢改易之訛也,為斯時通行之俗體,故《龍龕手鑑》以為「俗」也。此字形雖已變易,然筆意尚可探索,以為「咆」之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