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󷜀󷛽󷜁󷛿󷛾󷜂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B00885-002 󷛽 山-10-13
注  音 ㄐㄧㄠˋ
漢語拼音 jià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嶠」之異體。「嶠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山銳而高也。從山喬聲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廣碑別字.十五畫.嶠字》引〈唐敦煌范崇禮墓誌〉,《龍龕手鑑.山部》以為「嶠」之俗體,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山部》並同。

按:篆文「手寫字」,楷定作「嶠」,其作「手寫字」者,乃省形也,字書以為俗是也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885-003 󷛾 山-11-14
注  音 ㄐㄧㄠˋ
漢語拼音 jià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嶠」之異體。「嶠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山銳而高也。從山喬聲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玉篇零卷.山部》,引《爾雅》曰:「山銳而高手寫字。」

按:篆文「手寫字」,楷定作「嶠」,或可改移位置作「手寫字」,則「手寫字」當是因「手寫字」而省形也,其為「嶠」之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885-004 󷛿 山-11-14
注  音 ㄐㄧㄠˋ
漢語拼音 jià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嶠」之異體。「嶠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山銳而高也。從山喬聲。」

手寫字」字僅見《敦煌俗字譜.山部》,以為即「嶠」字。

按:篆文「手寫字」,楷定作「嶠」,其作「手寫字」者,當是省形之俗也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885-005 󷜀 山-06-09
注  音 ㄐㄧㄠˋ
漢語拼音 jià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嶠」之異體。「嶠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山銳而高也。從山喬聲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.九畫》,以為即「嶠」之通用字,《漢語大字典.山部》則以為「嶠」之簡化字。

按:篆文「手寫字」,楷定作「嶠」,其作「手寫字」者,當是俗寫之省形也。形變雖甚,然文獻有據,且為今日大陸之通行者,其為「嶠」之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885-006 󷜁 山-11-14
注  音 ㄐㄧㄠˋ
漢語拼音 jià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嶠」之異體。「嶠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山銳而高也。從山喬聲。」

手寫字」字見《玉篇零卷.山部》「手寫字」字下,引《爾雅》曰:「山銳而高手寫字。」而書家亦有作如此者(見《中國書法大字典.山部》引)。

按:篆文「手寫字」,楷定作「嶠」,又可省作「手寫字」,則「手寫字」恐是由「手寫字」而變也,其為「嶠」之異體,文獻有據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B00885-007 󷜂 山-13-16
注  音 ㄐㄧㄠˋ
漢語拼音 jiào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嶠」之異體。「嶠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山部.新附》:「山銳而高也。從山喬聲。」

手寫字」字《中國書法大字典.山部》,引張雨、黃道周字作如此。

按:篆文「手寫字」,楷定作「嶠」,其作「手寫字」者,當是「嶠」之改形也,雖為書家之作,然形構可說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