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訂瀏覽
異 體 字 | B00155-001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qiān |
研 訂 者 | 姚榮松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僉」之異體。僉,《說文.亼部》:「皆也,從亼從吅從从。」篆作。《漢隸字源.平聲.鹽韻》引〈巴郡太守樊敏碑〉作「」,《隸辨.平聲.鹽韻》引〈張遷碑〉:「然同聲。〔按〕《說文》作僉,下從从,碑變作灬,今俗因之。」其說可從。又《敦煌俗字譜.人部》僉下亦有「」一體。故以「」為「僉」之異體,可收。 |
異 體 字 | B00155-002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qiān |
研 訂 者 | 姚榮松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僉」之異體。僉,《說文.亼部》:「皆也,從亼從吅從从。」篆作。《漢隸字源.平聲.鹽韻》有「」二字,上字所從二口各作二筆甚明,下字已變作從二亼。《隸辨.平聲.鹽韻》引〈繁陽令楊君碑〉:「服稱」「僉」字正作「」,又《中國書法大字典.人部》引〈吳谷朗碑〉「僉」字亦從從灬,據此,則從二者,非從二ㄙ也。今據此收「」為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B00155-003-1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qiān |
研 訂 者 | 姚榮松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僉」之異體。僉,《說文解字.亼部》:「皆也,從亼從吅從从。」篆作。《漢隸字源.平聲.鹽韻》多作,下從四點,《漢簡文字類編.人部》引「斯三230」作「」,則下從三點。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人部》引〈通俗小說〉作「」中筆連成「」,下從三點;《佛教難字字典.人部》亦收「」,亦從三點。可據以收為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B00155-004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qiān |
研 訂 者 | 姚榮松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僉」之異體。僉,《說文.亼部》:「皆也,從亼從吅從从。」《中國書法大字典.人部》引「董其昌」作「」,大陸《簡化字總表.第二表》作「」,《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.七畫》引〈通用字表〉作「」。今考文獻上從僉之字,形體或變易作「」,如劍作、儉作。今據此收為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B00155-005 |
---|---|
注 音 | ㈡ |
漢語拼音 | ㈡qiān ㈠jiǎn #qiān |
研 訂 者 | 姚榮松 |
內 容 | ㈡ 「」為「僉」之異體。僉,《說文.亼部》:「皆也,從亼從吅從从,《虞書》曰:『僉曰伯夷』」。首見《古文四聲韻.平聲.鹽韻》:「僉,崔希裕纂古。」《字彙補.人部》:「青天切,音千,水和鹽也,又古文僉字,見崔希裕略古。」據此知「」字音ㄑㄧㄢ,訓「水和鹽」,已收于《罕用字表》,又為「僉」之古文,見崔希裕《纂古》(《字彙補.人部》引作《略古》,《康熙字典.人部》引《字彙補》,《中文大辭典.人部》引《字彙補》同作「略古」。)今據此收為「僉」之異體。 ㈠ ⇒「鹼」之異體。 #「𠑲」另兼正字。 |
異 體 字 | B00155-006 |
---|---|
注 音 | ㈡ |
漢語拼音 | ㈡qiān ㈠mìng |
研 訂 者 | 姚榮松 |
內 容 | ㈡ 「」為「僉」之異體。僉,《說文解字.亼部》:「皆也,從亼從吅從从。」篆作。《佛教難字字典.人部》收有「」「」二形。今考文獻上從僉之字,形體或變易作「」,如儉作、劍作,依《異體字例》畫分原則收為異體。 ㈠ ⇒「命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