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訂瀏覽
異 體 字 | B00013-001 |
---|---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gāng ㈡⑴kēng ⑵háng #háng |
研 訂 者 | 周小萍 |
內 容 | 「頏」為「亢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亢部》亢,云:「人頸也,從大省,象頸脈形。古郎切。頏,亢或從頁」。 《集韻.去聲.宕韻》亢,注:「口浪切,高極也。一曰星名」。又《集韻.平聲.唐韻》居郎切。收「亢、頏、肮」注並引:「《說文》:人頸也。一曰咽也,或從頁從肉,亢亦星名」。以其為「亢」之或體,故收錄為異體。 《古今正俗字詁.亢字》收「頏」,曰:「亢或從頁,《詩》:頡頏字從此,今多析為字用。」以頡頏之頏,音 #「頏」另兼正字。 ⇒「吭」之異體。 #「頏」另兼正字。 |
異 體 字 | B00013-002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gāng ⑵kàng |
研 訂 者 | 周小萍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亢」之異體。《說文.亢部》亢,云:「人頸也,從大省,象頸脈形。古郎切」。 亢之形,金古文字多作「」。《漢隸字源.去聲.宕韻》引〈陳球後碑〉收「」,引〈晉右將軍鄭烈碑〉「」。隸定作「亢」。《隸辨.卷六.偏旁》亢字注云:「……隸變如上,亦作,或作,從古文亢變,古文作,亦作、……」。《書法字彙.亢字》亦引《隸辨》收「」。《中文大辭典.亠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亠部》、《中國書法大字典.亠部》亢字之下,皆收錄「」之形體。既有所本,故收為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B00013-003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gāng ⑵kàng |
研 訂 者 | 周小萍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亢」之異體。《說文.亢部》亢,云:「人頸也,從大省,象頸脈形。古郎切」。 《龍龕手鏡.冖部》見「」之字形,注:「俗。苦浪反。正作亢」《龍龕手鑑.冖部》、《四聲篇海.冖部》所引同此。《漢語大字典.冖部》引《龍龕手鑑》作「」,云:「同亢」。然考《龍龕》形作「」。 「」同「亢」,既為亢之俗字,亦見從亢形多作者如:。故以「」為「亢」之異體也。 |
異 體 字 | B00013-004 |
---|---|
注 音 | ⑴ |
漢語拼音 | ⑴gāng ⑵kàng |
研 訂 者 | 周小萍 |
內 容 | 「」為「亢」之異體。《說文.亢部》亢,云:「人頸也,從大省,象頸脈形。古郎切」。 「」之字形,見於《重訂直音篇.卷七.几部》云:「亢同。」《中華字海.几部》,亦引此同。 凡亢形多作「」,如:、、、、等皆是。今收「」為「亢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B00013-005 |
---|---|
注 音 | ㈠⑴ |
漢語拼音 | ㈠⑴gāng ⑵kàng ㈡⑴kǎng ⑵āng #háng |
研 訂 者 | 周小萍 |
內 容 | ㈠ 「」為「亢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亢部》亢,云:「人頸也,從大省,象頸脈形。古郎切。頏,亢或從頁」。 《正字通.肉部》,注云:「同頏,本作亢。……」《集韻.去聲.宕韻》吭、頏、、亢,注云:「下浪切。咽也。或作頏、、亢,亢亦星名」。又《集韻.平聲.唐韻》亢、頏、,注云:「《說文》,人頸也。一曰咽也。或從頁,從肉。亢亦星名。」《類篇.肉部》,云:「居郎切,人頸也。一曰咽也。又寒剛切,大脈謂之。又下浪切,咽也。」 故當「」之音義同「亢」,可為「亢」之異體。 ◎「」,今標準字體作「肮」。 #「肮」另兼正字。 ㈡ ⇒「骯」之異體。 #「肮」另兼正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