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訂瀏覽
異 體 字 | A00479-001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cóng |
研 訂 者 | 李鍌 |
內 容 | 《說文解字.丵部》:「,聚也。從丵,取聲。徂紅切。」《字彙.木部》:「樷,古文叢字。」《正字通.木部》:「樷,同叢。」《增廣字學舉隅.卷二.古文字略》:「樷,古叢字。」按依上各書之說,「樷」與「叢」當是重文,今以「叢」為正,則「樷」為異體矣。 |
異 體 字 | A00479-002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cóng |
研 訂 者 | 李鍌 |
內 容 | 《說文解字.丵部》:「,聚也。從丵,取聲。徂紅切。」《金石文字辨異.平聲.東韻》「叢」下引〈唐彌勒像碑〉作「」。《偏類碑別字.又部》引同。《碑別字新編.十八畫》同引〈唐彌勒象碑〉則作「」,誤,當作「」,蓋同碑同字不當有二形。按「叢」本從丵,取聲。因訓聚義,故「」字乃從丵聚,聚亦聲。「聚」亦「取」聲也。故「」即「叢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479-004-1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cóng #zōu |
研 訂 者 | 李鍌 |
內 容 | 「菆」當是「叢」之異體。查《金石文字辨異.平聲.東韻》「叢」下引〈漢嵩山少室石闕銘〉作「菆」並有按語云:「菆即叢。《說文》叢,聚也。從丵,取聲。丵,草叢生貌。故此省為艹,義亦通也。」《偏類碑別字.又部》及《碑別字新編》「叢」字下皆引〈魏安豊王妃馮氏墓誌〉作「」。「」或變為「菆」;「菆」行草又可作「」。然則「」當為「叢」之異體。《集韻.平聲.東韻》:「、菆、樷,《說文》艸叢生貌,或作菆、樷。徂聰切。」依《集韻》及上證為「叢」之異體,則當音 #「菆」另兼正字。 |
異 體 字 | A00479-004-2 |
---|---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cóng ㈡cóng |
研 訂 者 | 李鍌 |
內 容 | ㈠ 《說文解字.丵部》:「,聚也。從丵,取聲。徂紅切。」《玉篇.丵部》:「叢,俗作。」《廣韻.平聲.東韻》:「叢,聚也。徂紅切。,俗。」《四聲篇海.艸部》:「,俗音叢,義同。」《字彙.艸部》:「,與叢同。」《正字通.艸部》:「,舊註與叢同。」 按「叢」從取聲,「」從聚聲,「聚」從取聲。故「叢」「」音韻相同。又「叢」訓聚也。「」從聚聲,亦有聚義,是以「叢」與「」同,「叢」為正字,「」為異體矣。 ㈡ ⇒「藂」之異體。 |
異 體 字 | A00479-032 |
---|---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cóng |
研 訂 者 | 李鍌 |
內 容 | 《說文解字.丵部》:「,聚也。從丵,取聲。徂紅切。」《宋元以來俗字譜.十八畫》「叢」引〈嬌紅記〉作「」。按「叢」字從「取」聲,「取」字從又耳。然而後世俗字多有作「」者,雖屬訛字,但行之已久,故「叢」字俗亦有作「」者,遂為異體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