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𠑲𥃡󶼄𨢑𨣇𪉦󶼅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4750-001 石-09-14
注  音 ㄐㄧㄢˇ
漢語拼音 jiǎn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碱」為「鹼」之異體。「鹼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鹽部》:「鹵也。從鹽省僉聲。」今楷定通作「鹼」(《龍龕手鑑.僉部》)。「碱」字始見《四聲篇海.石部》,曰:「音咸。」而無釋義,然《字辨.體辨三》則以為「鹼」之俗,《彙音寶鑑.兼上上聲》亦以為同字。按:「鹼」從「鹵」,鹵者,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鹵部》:「西方鹹地也。從手寫字省,手寫字象鹽形。」鹽乃結晶之立方體,與細石形近,故字改從「石」。又按:「鹼」從僉聲,「碱」從咸聲,「僉」、七廉切;「咸」,胡監切,二字同為段氏古音之第七部。夫叠韻之字,例可互借,則「鹼」之作「碱」,乃以叠韻字改易聲符者也,為異體有徵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50-002 鹵-10-21
注  音 ㄐㄧㄢˇ
漢語拼音 jiǎn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「鹻」為「鹼」之異體。「鹼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鹽部》:「鹵也。從鹽省僉聲。」今楷定通作「鹼」(《龍龕手鑑.僉部》)。「鹻」字始見《玉篇.鹵部》,以為同「鹼」,而《字彙.鹵部》則曰:「鹼,同鹻。」按「鹼」從僉聲,「鹻」從兼聲。「僉」、七廉切,「兼」、古甜切,同為段氏古音之第七部,二字叠韻,以為聲符,例可互借,故字書互以為同也,則「鹻」為「鹼」之異體無疑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50-003 𥃡 皿-21-26
注  音 ㄐㄧㄢˇ
漢語拼音 jiǎn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鹼」之異體。「鹼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鹽部》:「鹵也。從鹽省僉聲。」今楷定通作「鹼」(《龍龕手鑑.僉部》)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《字彙補.皿部》引《說文長箋》曰:「與鹼同。」按:「鹼」從鹽省聲,即省「手寫字」存「鹵」,而「手寫字」似亦從鹽省僉聲,即省「鹵」存「手寫字」,及較存「鹵」者易見「從鹽省」之恉,則文獻以為同字,信而有徵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50-004 𠑲 人-24-26
注  音 ㄐㄧㄢˇㄑㄧㄢㄑㄧㄢ
漢語拼音 ㈠jiǎn ㈡qiān #qiān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鹼」之異體。「鹼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鹽部》:「鹵也。從鹽省僉聲。」今楷定通作「鹼」(《龍龕手鑑.僉部》)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《龍龕手鑑.僉部》,以為「鹼」之俗體。按:「鹼」從「鹽省」(或如段氏以為從「鹵」即可),知其鹽鹵義;從僉聲,得其音讀,一形一聲,形構之恉完備。「手寫字」字從二僉,則鹽鹵之義闇而不見,當是淺人誤改者也,故字書以為「俗」信然,是以可收。

#「手寫字」另兼正字。

⇒「僉」之異體



#「𠑲」另兼正字
異 體 字 A04750-005 󶼄 石-07-12
注  音 ㄐㄧㄢˇ
漢語拼音 jiǎn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鹼」之異體。「鹼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鹽部》:「鹵也。從鹽省僉聲。」今楷定通作「鹼」(《龍龕手鑑.僉部》)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大陸《簡化字總表.第一表》,為大陸通行之簡化字。按:「鹼」者鹵也,段注本《說文.鹵部》:「鹵,西方鹹地也。從手寫字省,手寫字象鹽形。」鹽乃結晶之立方體,與細石形近,故字改從「石」。「鹼」從僉,而「手寫字」省改從「手寫字」,當是書寫求其便捷者也。字雖晚出,然通用既廣,形亦可說,是為異體可從,故可收。

異 體 字 A04750-006 𪉦 鹵-08-19
注  音 ㄐㄧㄢˇ #⑴ㄍㄢˋㄐㄧㄢˋ
漢語拼音 jiǎn #⑴gàn ⑵jiàn
研 訂 者 蔡信發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鹼」之異體。「鹼」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說文解字.鹽部》:「鹵也。從鹽省僉聲。」今楷定通作「鹼」(《龍龕手鑑.僉部》)。「手寫字」字始見澤存堂本《玉篇.鹵部》,曰:「公陷切。鹹味也。」此字據字書所載,凡有三音:➀音「ㄐㄧㄢˇ」,同「鹼」,《集韻.上聲.豏韻》:「鹼,亦作『手寫字』。」➁音「ㄐㄧㄢˋ」,鹹味,即《玉篇》所記者;➂音「ㄍㄢˋ」,《廣韻.去聲.闞韻》:「手寫字手寫字,無味。」按:依《集韻》所載,「手寫字」為「鹼」之異體。「手寫字」從手寫字,「鹼」從僉,二者形、音、義俱遠,以為一字,恐是一時之俗誤也,故《字彙.鹵部》曰:「手寫字,同『鹻』。」《正字通.鹵部》則直指曰:「手寫字,俗『鹻』字。」信然。又按:「鹻」為「鹼」之異體,則「手寫字」亦為「鹼」之異體矣,故可收。

#「手寫字」另兼正字。



#「𪉦」另兼正字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