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󰧨󰧞󰧙󰧢󰧠󰧟󰧚󰧡󰧘󰧝󰧛󰧜󰧗󰧫𤕰󰧤󰧦𦕔󰧥󰧪󰧩𩇧󰧧𩇦𩇨󰧣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0448-001 戶-03-07
注  音 ㄇㄠˇ
漢語拼音 mǎo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「戼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曰:「冒也,二月萬物冒地而出,象開門之形。」隸定作「卯」,《玉篇.卯部》收篆文作「戼」,《廣韻.上聲.巧韻》、《四聲篇海.卯部》,皆如是。《字彙.戶部》以其為卯之正字;《正字通.戶部》、《康熙字典.戶部》則以為卯之本字。今既以「卯」為正字,「戼」為異體當無疑義。

異 體 字 A00448-002 𤕰 爿-04-08
注  音 ㄇㄠˇ
漢語拼音 mǎo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古文作「手寫字」。古文之形,《集韻.上聲.巧韻》則訛作「手寫字」,《四聲篇海.片部》則引古文作「手寫字」而入片部;《字彙補.片部》引《集韻》作「手寫字」,《康熙字典.爿部》則引《字彙補》而收之。此形雖為訛變之形,但《字彙補》、《康熙字典》既已收之,當列為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0448-003 𦕔 耳-05-11
注  音 ㄇㄠˇ
漢語拼音 mǎo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《四聲篇海.耳部》、《字彙補.耳部》皆謂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其後《康熙字典.耳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耳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耳部》、《重訂直音篇.耳部》皆收錄之,既有所本,宜予收錄。

異 體 字 A00448-004 𩇧 非-00-08
注  音 ㄇㄠˇ
漢語拼音 mǎo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集韻.上聲.巧韻》引古文訛為「手寫字」,《康熙字典.非部》引《集韻》作「手寫字」,同「手寫字」,然已別出一形,《中文大辭典.非部》亦從之,據此乃收為異體字。

異 體 字 A00448-005 𩇨 非-02-10
注  音 ㄇㄠˇ
漢語拼音 mǎo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古文之形亦見於《漢語古文字字形表》引〈三體石經.僖公〉、《六書正譌.上聲.巧韻》,其後《康熙字典.非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非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非部》皆據而收之,今據以收錄。

異 體 字 A00448-009 夕-02-05
注  音 ㄇㄠˇㄑㄧㄥ ㈢⑴ˊㄧㄤˇㄨㄞˋㄩㄢˋ
漢語拼音 ㈠mǎo ㈡qīng ㈢⑴áng ⑵yǎng ㈣wài ㈤yuàn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隸定作「卯」。然書體常作「夘」,見於《碑別字新編.五畫》所引〈遼馬直溫妻張氏墓誌〉、《敦煌俗字譜.卩部》、《字辨.體辨三》、《佛教難字字典.卩部》等,「柳」字亦多作「栁」,既有所本,宜予收錄。

⇒「𠨍」之異體

⇒「卬」之異體

⇒「外」之異體

⇒「夗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448-010 一-06-07
注  音 ㄇㄠˇㄧㄡˇ
漢語拼音 ㈠mǎo ㈡yǒu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「丣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《四聲篇海.丌部》另收「丣」,謂「籀文卯字。」,亦為《彙音寶鑑.丩上上聲》所收錄,既見於文獻,收錄為異體字。

⇒「酉」之異體

異 體 字 A00448-011 𩇦 非-02-10
注  音 ㄇㄠˇ
漢語拼音 mǎo
研 訂 者 簡宗梧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卯」之異體。卯,《說文解字.卯部》篆體作「手寫字」,曰:「冒也,二月萬物冒地而出,象開門之形。」古文作「手寫字」,《中華大字典.非部》則引《集韻》作「手寫字」,今見《集韻.上聲.巧韻》乃作「手寫字」,其後《中文大辭典.非部》及《中華字海.丿部》,皆引《中華大字典》而收「手寫字」,既有所本,乃予收錄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