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𢓶󵾙󵾔󵾗𨓛󵾕󵾘󵾖

研訂瀏覽

異 體 字 A04138-001 𢓶 彳-07-10
注  音 ㄊㄨㄥ
漢語拼音 tō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通」之異體。通,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達也,從辵甬聲。他紅切。」

《字彙補.彳部》「手寫字」云:「古通字,出〈韓城鼎文〉。」又《正字通.彳部》「手寫字」云:「同通。六書統鍾鼎文,通作手寫字,篆作手寫字。」然「手寫字」之形未見,不知何所據。今考《金文編.卷二》引〈九年衛鼎〉「手寫字,從彳」。《古文字類編》通字引〈周中工鼎乙〉作「手寫字」形。又據《甲骨文字集釋.卷二》通字下云:「按:《說文》『通,達也,從辵甬聲』又『甬從手寫字用聲』,是甬、用聲同之証,此從彳或辵用聲,說家釋通是也。」《康熙字典.彳部》收錄古文「手寫字」,《異體字手冊.十一畫》亦收「手寫字」,《中文大辭典.彳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彳部》、《中華字海.彳部》皆載古文「手寫字」。故收為「通」字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4138-002 𨓛 辵-07-11
注  音 ㄊㄨㄥ
漢語拼音 tō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通」之異體。通,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達也,從辵甬聲。他紅切。」

《字彙補.辵部》收「手寫字」但云:「〈漢碑〉通字。」見碑體所載無此字形,故未知其所從出。然《康熙字典.備考.辵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辵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辵部》、《中華字海.辶部》皆引《字彙補》:「手寫字,漢碑通字」。本此故收「手寫字」為「通」之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4138-003 󵾔 辵-07-11
注  音 ㄊㄨㄥ
漢語拼音 tō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通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作「手寫字」,云:「達也,從辵甬聲。他紅切」。今楷體作「通」。

見《玉篇》凡「甬」之形,皆作「手寫字」。故「通」字,《玉篇.辵部》亦作「手寫字」,曰:「替東切。達也,無所不流曰通」。《四聲篇海.辵部》、《字彙補.辵部》並皆以「手寫字」為「通」。既有所本,收「手寫字」為異體字。

異 體 字 A04138-005 󵾕 辵-07-12
注  音 ㄊㄨㄥ
漢語拼音 tō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通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通,云:「達也,從辵甬聲。他紅切。」

見《漢隸字源.平聲.東韻》引〈司徒掾梁休碑〉收「手寫字」,《隸辨.上聲.董韻》引〈白石神君碑〉:「氣手寫字北嶽」。《敦煌俗字譜.辵部》通,收「手寫字」。

「通」之楷體行,故以形近隸體「手寫字」字為異體。

異 體 字 A04138-006-1 󵾖 辵-10-14
注  音 ㄊㄨㄥ
漢語拼音 tōng
研 訂 者 周小萍
內  容

手寫字」為「通」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通:「達也,從辵甬聲。他紅切。」

《漢隸字源.平聲.東韻》引〈李翕析里橋郙閣碑〉收「手寫字」。從《古文字類編.通字》引〈戰國印.陳簠〉作「手寫字」。《漢語古文字字形表.通字》引〈矦馬盟書〉作「手寫字」。《古璽文編.第二》作「手寫字」。可知「手寫字」之字形近金鼎古文。

《隸辨.上聲.董韻》「手寫字」,引「〈郙閣頌〉:精手寫字皓穹。按〈任伯嗣碑〉:商旅手寫字濟。〈唐扶頌〉:手寫字天之祐。通皆作手寫字」。《金石文字辨異.平聲.東韻》並引此同。亦曰:「手寫字即通」。今「手寫字」、「手寫字」二形依部首偏旁變形歸納原則,視為同字。乃以「手寫字」為「通」之異體字。

︿
TOP